昂?朱高燧表情有些古怪,老朱家这是什么路数,过生日不收贺礼也就罢了,居然让送礼的人写检讨书?
上朝的其他大臣也没想到会是这样,礼部的人更是不知道到皇帝这么跳脱,却也只能被迫中止圣寿节礼仪,朱棣身旁的黄门大太监捏着嗓子喊道
“天子临朝,御门听政,有事早奏!”
圣寿节,一周年造反纪念日,就这样戏剧般的终结,这也标志朝会正式开始。
那些为了准备贺礼,挖空心思想要在大朝会上露脸的人面面相觑,朱高燧也是其中之一,自己花了三年时间准备的大明第一祥瑞居然送不出去?
有资格参加圣寿节大朝会的人足有七八百人,奉天殿根本挤不下这么多人,因此一般都会在大殿门口处理政务,汉王朱高煦率先出列。
“皇上,探马来报,鞑靼部近日正在整军修戈,其不臣之心昭然若揭,臣祈亲征先下手为强!”
在三个皇子中,唯有老二朱高煦武将出身,靖难之役又频立大功,虽然年轻可在军卒中拥有极高的威望。
“汉王之言臣不敢苟同,臣特意调来了边疆军报,大同宣化守军并未见过有鞑靼骑兵袭扰,因此鞑靼部整军备战尚无实据。”
户部尚书夏原吉出列回禀。
“尚无实据?如何才算是有实据,难不成真等他们兵临城下?到时候你负得起这个责吗?”
武将中又有一人说道。
“靖难四年国库空虚,北方良田荒芜成片,十室九空人皆豪滑,若在兴兵岂不是穷兵黩武。”
同为六部天官的礼部尚书陈迪自然也站在了夏原吉这边,一时间文武群臣泾渭分明开始当堂辩论。
朱棣靠在龙椅上,捏着羊胡看着几个大臣吵来吵去互相戴帽子,甚至还饶有兴趣的让身边的黄门端来一杯茶。
“太子爷,你说呢?”
朱棣将话锋引到了朱高炽身上。
“二弟与几位尚书都是谋国之言,鞑靼部如虎狼盘踞我朝北疆,今又加戈不得不防。然此时民力凋敝国库空虚,实不宜劳师远征。
因此儿臣以为可从宁州锦州调两卫军协防,倘若鞑靼真有异动,借大同宣化两地城高池坚足以防备,我们也有足够的时间整军备战。
其次如今正值农时,北方良田荒废,百姓或为流民或为匪盗,当务之急乃重修黄册劝农桑以安天下。”
朱高燧知道这太子爷大胖不止仁德,而且政治眼光和手段都有独到之处,朱高炽所言兼顾文武滴水不漏,哪怕是自己这个穿越者都不由得赞叹。
虽然朱棣不太喜欢痴肥的老大,但这也是眼下最好的办法了。
“着即按太子的意思办,北方荒芜乃建文之过,百姓遭致兵灾朕心甚痛,诸爱卿可有良策使长江以北恢复民生?”
一时间上奏谏言者比比皆是,一堆废话下来无非就是四个字劝课农桑。
喜欢大明风华从蒸汽机开始请大家收藏大明风华从蒸汽机开始本站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