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对长公主格外敬重,她若劝说,皇帝无有不听的。萧知遇便是料定这一点,才劝了长公主作说客。
他倒没异想天开能放过,军令如此,都要杀头了,他能做的只是让这些被丢下的老弱妇孺过得好一些。
今天他没带火把,只带了灯笼,远远搁在楼梯那头,太亮了容易叫人察觉,灯笼塞在那里,便是楼下也看不见灯光。
只是太暗了些。
他坐下来,借着月光递了水囊过去。
那孩童还是老样子,冷冰冰的,但竟未拒绝,接了水囊,凑过去喂给母亲。妇人白天得了热粥饱腹,应是好了许多,迷迷糊糊地喝了药,睁着浑浊的双眼望向萧知遇,“这位是……”
口音清正,只是因病之故格外气弱。
那孩童凑过去说了什么,妇人语声感激,在病中又显得凄苦:“多谢,多谢……”
竟没能多说几句,便咳嗽着缩起来,被儿子安抚着睡去了。
萧知遇憋了许久,听妇人呼吸声是睡熟了,才敢出声:“你们能说官话啊?不早说。”
因风寒刚好,他说话还带着浓重的鼻音,有种养尊处优的撒娇意味。
孩童不语,喝了水囊里剩余的药,脏兮兮的脸朝向他,算作默认。
“你叫什么名字?”
这孩子沉默很久,冷冷反问:“那你是谁?”
声音又哑又难听,还有些不顺,像是许久没同外人说过话,又像是嗓子已被病痛折磨得嘶哑。
萧知遇不由想起白天在城墙下,听到的许多笼子里的哭声,他胡扯了一句:“我是跟长公主来的。”
不知是不是他的错觉,他总觉得对方气息松缓了一些,连月光下的脸部轮廓也稍微软化,似乎消除了一丝戒心。
他便趁热打铁道:“长公主是今天施粥的那位贵人。”
这人只“嗯”
了一声。
因这微妙的态度变化,萧知遇终于能仔细地端详对方的脸,昏暗的光线里只能看出瘦巴巴的一张脸,满是脏污,眉毛大约是浓黑的,眼神依旧像刀锋,即便在黑暗里也透着一股不甘。
萧知遇心想着这孩子原先的生活本该富裕,却沦落到这等境地,是会不甘愤恨,大夫说长久气闷对身体不好,于是他小声劝道:“你爹虽然……”
话一出口,又觉自己哪壶不开提哪壶,讪讪住口。
这孩子语气骤然怪异起来:“我父亲怎么了?”
话语里有轻微的试探,像仙人掌的刺,随时要竖起。
萧知遇只得接着道:“我听说你父亲丢下朔州,去了……但往后并非全无希望,你莫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