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69书吧>历代王朝时期 > 第83章义行天下的墨子(第1页)

第83章义行天下的墨子(第1页)

[]

历史是属于成功者的,然而成功者永远都只是少数人,碾压在历史车轮下的绝大多数人是苦不堪言的平民百姓。元代张养浩在一《潼关怀古》里感叹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一声叹息有千钧之力,道出了几千年来贫苦大众在历史中的悲惨命运。中国自古以来仁人志士无数,豪言壮语无数,然而真正为贫苦百姓计者寥寥无几。而墨子恰是无数人中真正关心平民命运的少数人。

墨子名翟,是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战火纷飞的年代,墨子不畏艰险,游历于各国之间,宣扬墨家思想。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争鸣,在众多优秀的学说面前,墨家何以与儒家一起成为“显学”

呢?原因就在于,墨家学说代表了万千贫苦百姓的利益。

人们都知道墨子“兼爱”

、“非攻”

的主张,但也许很多人认为这只是一种统治策略。必须承认,它确实可以作为一种政治手段,但在墨子,这远不止是手段,它是一个平民出身的哲人的社会理想。

一个人的出身和成长经历对他的人生选择往往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墨子祖上虽为宗族,但是到了他这一代,墨氏子孙早已成为躬耕田亩的平民百姓。墨子本人就是一个善造器械的工匠,年少的墨子放过牧,做过木工,尝尽了下层百姓的艰辛。孔子、老子的出身并不高贵,但至少不是寻常百姓。而墨子却实实在在出生在贫苦农民之家,他目睹了劳苦大众凄惨的生活,深知平民的所思所想。他了解平民,更以平民自居,他毫不顾忌自称“鄙人”

,有人称他为“布衣之士”

,他也欣然接受。他是站在高处的哲人,但不是普通百姓遥不可及的圣人,而是下无数平民中的一员。

同样出身贫苦,许多人一朝飞腾达便全然忘记下层社会的苦痛,甚至极力避免提到自己的身世。可贵的是,墨子从来没有产生过脱离下层,进入上层社会的想法。恰恰相反,他一生致力于解救困境中的下层民众。

滚滚河和巍巍黛眉山限制了墨子的视野,墨子深知,要想为千千万万平民谋福,必须走出高山大河,广学知识于下。数年后,游遍中华大的墨子回到了故乡,开始了黛眉山上多年的隐修生活。这期间,墨子遍览各国文献典籍,熟读各家兵法,苦练剑术和格斗。

墨子将自己看做下贫苦小生产者的代表,他的言行无不流露出深深的平民情结。墨子的生活从来俭朴,一身短衣草鞋,与农民无异。据记载,墨子及其弟子几百人都“手足胼胝,面目黎黑,役身给使,不敢问欲”

,状如苦行僧。墨家子弟生活清苦,并非因为他们没有丰衣足食的条件。越王曾经以五百里土为赏赐请墨子到越国为官,被墨子拒绝。

当然,墨子的平民情结更主要体现在他的思想主张上。兼爱、非攻的主张我们早已耳熟能详,但有多少人悉心体悟过这些口号之下的一颗赤诚之心呢?“爱民如子”

之说其实早就为历代有识之士所提倡,但那只是为巩固统治所做的打算,真正目的并不在于利民。而墨子的兼爱思想却独独以百姓的利益为根本。儒家主张“亲亲有术,尊贤有等”

的博爱,包含了一种区别对待的思想;而墨子的兼爱倡导的是不分等级远近、亲疏高下爱下所有人,“爱人若爱其身”

。墨子执著于兼爱思想,甚至认为,现实社会之所以会有恃强凌弱之事生,正是因为人们互不相爱。生活在战火纷飞的战国时期,墨子目睹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在兼爱思想的影响下,他很自然提出了“非攻”

的主张。

墨子思想的重要内容还包括“尚同尚贤”

、“节葬节用”

。尚同尚贤要求子与百姓上下一心,共同归于志,实行义政。子应为国中贤者,而且能够不拘出身,任用贤能之人为官吏,“官无常贵,民无常贱”

。上层统治者的生活向来铺张奢侈,其挥霍的资本却是劳苦大众的税赋,对此,墨子十分强调节用节葬。他极力抨击王侯将相之家的奢侈浪费,他认为君主、贵族应效仿古时的三代圣王,保持俭朴清廉的生活。墨子不仅要求平等的生存条件,也要求平等的死亡待遇。他反对儒家的久丧厚葬之礼,提出“衣三领”

、“棺三寸”

、“生者毋久丧用哀”

的丧葬之法。

墨子的主张里有一条十分特别,即“非乐”

,反对音乐等一切艺术。之所以有这样奇怪的想法,是因为墨子认为艺术虽好,但是会使人沉溺其中,百姓耽之则影响耕种纺织,君臣耽之则妨碍处理政务,既不合圣王行事原则,也不合人民的利益。这个主张可以说将墨子骨子里的平民性格暴露无遗。

古代百姓长期处于无力反抗的卑下位,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总是寄托于鬼神,墨子作为一个平民同样有着这种真朴素的信念。他在主张理性的同时坚信鬼神的存在,因有人“尝见鬼神之物,闻鬼神之声”

而得出“鬼神之有”

的结论。在墨子的观念中,鬼神能够辨别善恶,具有赏善罚暴的威慑作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