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时,义慈在六真山,去长安七百六十裡。赴大报恩寺途中,足疾不能行。善才市蒸饼以归。义慈曰:“物价腾贵,一饼竟五文也。”
对曰:“非。见路旁乞儿拾橡为饭,故施馀饼济之。”
义慈大悦,言:“仲尼在齐闻道,三月不知肉味。吾今识之,确乎如此。”
辄让善才。善才不从,云:“师足乃痼疾,饮食当为补。若瘳有迟,可不及观瞻。”
义慈曰:“绿葵紫蓼,皆我之食。”
善才曰:“六月菜苦难充腹。”
义慈朗声曰:“谁谓荼苦,其甘如荠。”
寻小差,七月初二乙亥,至大报恩寺。
躬来徇道,礼拜三匝,暗然雨泪。善才问:“师何所悲耶?”
义慈曰:“我聋盲。佛殿虽高,不见一物。梵音朗畅,不闻一声。人皆以法重言象,而薄经典。若不经译,徒取何益?纵见释伽,亦何能识?”
欲去。逢乐寿县主供百宝香炉,见义慈一行,自不胜喜。义慈慨叹,因问王事。言父兄领命,又言明化故事。思之怅然,视善才莞尔而已。
俄引见舅姑,使留于第。恒良公事之暇,往往请谘。义慈糅释、周、孔之教以明忠义,恒良称其如是。
七月流火,昼将日短。义慈白日决疑,兼夜朱点经本,拟善才明旦之课。未几,善才与沉傢子共学。
初见沙弥,儿童瞠视。因先生不备,雀娘悄问善才:“前日我龀齿一枚,甚碍饮食,不知汝龀几何,食何食?”
晨定昏省,同读“诗”
、“书”
,日垂各归属。漆银灯下,伯母吴氏更训导;檀香炉前,恩师义慈常召问。
傢法严肃,稚心向闲。蝶飞入户低呼看,掩面佯读想钓虫。及休日,儿女,园裡拔韭,蒲池捞蛙。幔阴长叶遮,又说追晚花。行戏时惊鸟,小足印泥沙。女婢循印急探去,席上犹睡二香娃。
立秋后,白露未降。吴氏以“女史”
、“女仪”
、“女孝经”
及管弦刺绣授诸女。修习间,闻庭前小子横竹叫杀。
是日,雀娘习篆。善才辄至,奋然曰:“与小奴兄战,夺其枪旗。彼以柿献我,特来遗汝。”
凑头分食。果质酸涩,却笑语清朗,盖一心不在此耳。食讫,雀娘曰:“诗言: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当为报答。”
即回案书帖,赠与善才。乃展眉云:“若从后著书名,尔得获我初作。”
九月,月含半规。兄弟私宴,皆南向坐。酒斟三巡,恒让停杯。恒良屏退侍人,叹曰:“吾兄弟起傢参军,外无分毫之力,自致今日之官。自福圣以来,每有除拜,多以亲近补。又因郊议、礼佛,国子生悉为斋郎,兼每年授军功以万数。京城内外,具员如麻,多听它岐仕进。更不见朝堂之上,外戚诸类,无仪无礼,朱紫浸淆,纲纪难张也!”
夜沉更无言。恒良劝慰:“我虽无学术,亦知百裡奚举于市之语。卿名尚署薄上,何愁不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