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在清朝乾隆丙寅年的夏天,江阴县(今江苏省无锡市)有个叫徐甲的居民,他的家里忽然闹黑眚(古代称五行水气而生的灾祸)之灾。
他的家里经常莫名其妙地生一些奇怪的事情:有时候烟囱突然就起火了;有时候煮饭的锅里又突然被倒满了屎和尿。
家里被闹得乌烟瘴气的,一刻也不得安宁。左邻右舍也不堪其扰,深感烦恼!
当时江阴县的县令刘翰长,是粤西地区的名士。附近民众因为为徐甲家的事,不断地到县衙投诉。
刘县令也想方设法地想消除徐家的黑眚之灾。
他为徐甲在神仙面前祈祷,没有效果;又请了道士前来作法,也没有效果。
最后实在想不出其他什么办法了,只好请少司空(工部侍郎的别称)刘星炜写了一篇牒文,然后拿去城隍庙里向城隍老爷上诉。
刘县令沐浴斋戒后,将牒文投入火炉烧给了城隍老爷,然后就睡在旁边的房间里等城隍老爷的回复。
到了第二天,城隍老爷没有什么特别的预兆,也没有什么奇怪的事情生,但那炉灰隆起,形成了“楚陶”
两个字。
刘县令疑惑地问徐甲说道:“你是不是和楚地某个姓陶的人有仇?”
徐甲听刘县令这样问,感到有些吃惊,心想看来真是城隍老爷显灵了,过去了这么多年的事情,也被翻了出来。
于是,他就和刘县令吐露实情,讲述了一段生在自己身上的往事。
徐甲在年轻的时候,曾经前往武昌(今湖北省武汉市)寻访自己的同宗族人某某某。
不曾想,路上生了一场重病,同行的人嫌弃他耽误行程,就狠心把他丢在道路上,自顾自地走了。
而他挣扎时翻落到路边的沟壑中,只能心灰意冷地等死。
就在徐甲快要死的时候,路边有个乞丐经过。他赶紧用尽全身的力气,大声呼救。
那乞丐闻声走到路边,往沟壑里一看,见有个人倒在下面,就爬下去准备救人。
徐甲一看,此人身体很健壮,双目深陷、炯炯有神。他忙问好汉尊姓大名。
那人憨厚地一笑,说自己是一个乞丐,只记得姓陶,没有名字。
陶乞丐见徐甲又病又饿,已经奄奄一息。他把自己身上带着的食物,拿了一些出来给徐甲吃,等他吃完东西之后,就把他背了上来。
从此以后,陶乞丐带着徐甲一起乞讨。讨到饭就一起吃,要到钱就给徐甲治病。
就这样过了一个多月,徐甲的病渐渐好了。
陶乞丐仗着自己的身强力壮,欺压其他行乞的同行,强迫他们把乞讨来的东西,贡献给自己。
其实那陶乞丐之所以这样做,也是为了徐甲着想。他希望可以通过这种方法,积累一些银子,可以给徐甲当作回家的盘缠。
过了一段时间,陶乞丐果然帮徐甲攒够了盘缠。徐甲也因此才能回家。
徐甲这个人一向有心计,也很吃苦耐劳。他回家后先租了几亩地种,然后又帮人家做生意,再后来又娶上了媳妇,生了一个儿子,慢慢地就过上了小富即安的幸福生活。
忽然有一天,陶乞丐急匆匆地跑来了徐甲的家中,还拿着一个巨大的包裹,但是神色很是紧张窘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