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t;snetbsp;赵氏茶馆。
一个小混混面露惊恐地对赵掌柜说,“爹,我昨天找来警告小小姜的瘌痢头乞丐死了。”
赵掌柜:“怎么死的?”
小混混:“被镶白旗的军士杀掉的。”
赵掌柜:“打听到什么原因吗?”
小混混:“衙门里的人说可能是因为瘌痢头乞丐没留辫,没僧侣度牒,也没《秃头证》,违抗了剃头令。”
赵掌柜:“他死了,你慌什么?”
小混混:“可我才找他去警告小小姜,转眼他死了,这也太巧了吧。”
“没出息的东西,”
赵掌柜恨铁不成钢地瞪了儿子一眼,“他一个小娃娃,能掀起多高的浪?他要有那本事,还出来说什么书。”
不过这个小小姜也是好本事,原来门可罗雀的李氏茶馆,短短时间变得客似云来。
赵掌柜有一个野心:把赵氏茶馆打造成类似青藤茶楼那样文人士权贵豪商云集的高档茶楼。
所以他一直刻意地走清路线,哪怕生意不怎么好也要坚持下去。
可他万万没想到,对面的李氏茶馆能够起死回生。
原先自己茶馆的客人嫌弃对面的李氏茶馆庸俗,可这会儿却说那李氏茶馆新鲜有趣。
长此以往,后果不堪设想。
想到这里,赵掌柜对儿子这般那般地交代了一番。
不一会儿,有个壮汉从赵氏茶馆后门出去,转眼进了李氏茶馆。
这一边的李氏茶馆,轻易得到二两银子的意外之财的姜妍,脸上的笑容一直没停下来过,连瘌痢头乞丐的阴影都暂时褪去了。
讲完《柳毅传》,又讲完一段《三国演义》后,姜妍便宣布歌唱比赛即将进行,顺便讲了了一下比赛规则。
姜妍话音刚落,一个方脸青年站了起来,他从昨天开始练习了,是为了在这里一展歌喉。
而这时,一个壮汉也站了起来,掐着腰,仰天长笑,声音像刮了玻璃一样难听。
一脸懵逼的方脸青年问道:“兄台笑甚。”
壮汉:“我笑你们一个个都被个孩子当猴耍还乐在其中。”
方脸青年:“此话从何说起?”
壮汉:“难道不是吗,你们这一个个大老爷们,被个下九流的说书人三言两言一说,在这大庭广众之下学戏子唱歌,难道还不丢人吗?”
方脸青年:“你……”
说书的确实是下九流,他们在这里唱歌也确实不庄重。
众人缄口不语。
李氏茶馆笼罩在一种微妙的气氛中,甚至有人要结账离开。
眼看情况不对,姜妍突然哇地一声哭了起来,真是闻者伤心、见者流泪,打了壮汉一个措手不及。
姜妍抱住铁蛋的胳膊,一边哭,还能一边口齿伶俐地哭诉自己的悲惨遭遇。
“我本是钱塘县槐树村的良家子,半年前,爷爷还说今年风调雨顺,等这季庄稼收了,卖钱送我去私塾。
后来,后来田地没了,庄稼毁了,房子烧了,爷爷也死了。
我和兄姐弟妹衣食无着,不得已才跟过路的师傅学了说书的本事,上茶馆挣一口饭吃。可我不是下九流,我以后还要读书,要考科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