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棺赈灾?”
沈渊自从知道叶清岚恐怕有意与诚王萧既为敌后,就一直留心着萧既的消息。
此时也是他将这消息带给叶清岚知道。
“据说他是抬着棺材进的江淮路,说若是不能解江淮之危,他就与两岸百姓共死。他到江淮时,两岸已有乱象,据说饿殍遍野,有些地方已经出现了易子而食的惨况。”
“两岸官员各有从属,各怀心思,赈灾不得力,差点引发灾民暴乱,诚王大张旗鼓的抬着棺材进了江淮路,扬言这棺材要么是他躺进去,要么他就要让失职的官员躺进去。并且以雷霆手段当场斩杀了两个推诿塞责的县官,这一手震慑果然有用,他去的县城当天就分发物资,并架起了施粥施药的大锅。”
“这些天他就拉着那口棺材四处巡视,遇有赈灾不得力者,都是当场就打杀或者重罚。百姓本也不是真的要反,要是能活下去谁会去走那死路呢?于是一场隐隐要爆发的民变就这样被控制住了。”
“不得不说,诚王还是有些手段。”
叶清岚垂眸。
萧既的手段,他有多么善于收买人心,她比任何人都清楚。
她知道萧既这一去虽是迫不得已,但以他的心计,想要有所作为还是很容易的。她本也没指望着这一趟能扳倒他。
“而且,据说他还和同去的太医一起研讨出了‘防疫十法’,用于防范大灾之后的疫病。据说收效显著,太医院的太医已经派人快马将那份‘防疫十法’送回京城呈给皇上过目,建议全国推行,说必能减少各类疫病的发生。仅这一件事,诚王就立下大功了。”
沈桓担忧的看着叶清岚。
他想姣姣既然如此憎恶诚王,诚王立功的消息,对于姣姣来说,可不算好消息。
可是让他意外的是,叶清岚脸上并没有什么大的情绪起伏。
叶清岚想起当初叶清佩在诚王出京时给萧既送的那封信。
那信里除了隐晦的提示萧既算计她的嫁妆,还有就是这防疫之法。看来,萧既是物尽其用了。
不过,他立功是好事啊!
他立功,肃王和鲁王才会正视他这个对手啊!
他有能力有手段,才能让肃王和鲁王忌惮,进而出手对付他啊!
要是没猜错,他应该还要查江淮贪腐,那当然也好啊,江淮由肃王和鲁王经营多年,怎么会允许有人坏事?
她倒希望萧既手段能再多一些,免得轻易被人玩儿死,那就没意思了呢!
希望他不要在江淮耽搁太久,不然可能会赶不上她送他的大礼。
萧既赈灾得力的消息传回京城的时候,萧既正进退两难。
他虽然早就知道要查江淮贪腐不会容易,但他没想到竟然如此艰难。
而且江淮官员胆大包天。
自他进入江淮以来,已经遭遇了四次刺杀,两次火灾。他知道这些官员胆大包天身后必有他这两位好皇兄做依仗,但他却不甘心就此铩羽。
江淮官场积弊多年,肃王和鲁王经营多年,树大根深,其背后的利益纠葛盘根错节,他要查贪腐,却是千头万绪不知从何下手。要是彻查,恐怕整个江淮乃至朝野都要动荡,到时候他那两位好皇兄不会放过他不说,恐怕父皇那里他也难以交代。而且他可用之人太少,江淮,他还动不得。
但若是就这样空手而归,恐怕父皇也会对他失望。好不容易让父皇看见他,将这样的大事交给他,他若是这次不能有所作为,恐怕就会被烙上“无能”
的烙印,再想出头,就难了。
思来想去,他既然是来赈灾,那就从这灾情开始查。
这一查,就首先查出江淮布政使王成道,不太对劲。
按理说,王成道是弘光帝一手提拔起来的,应该忠于皇帝才是,但是萧既却感觉此次江淮决堤,恐怕相当不简单。这个王成道,很有问题。
作为江淮布政使,王成道拥有对江淮的绝对控制权,前几年还好,后来在这个位置上坐久了,难免被权力和欲望腐蚀。据萧既查证,别的不说,光是每年朝廷下拨的河工银子就有几十万两,这些钱,恐怕大部分都进了以王成道为首的这些官员的口袋。
不然江淮堤坝不会如此不堪一击。
有了方向,接下来就是找证据。
当初他出京时父皇曾送给他几个暗卫,他一直没让这几个人在人前显露过行迹,如今却是刚好派上用场了。
于是这些日子以来,他表面上只是专心于受灾地区的灾后重建,做出一副想早点回京交差的表象,私下里却让暗卫暗中走访,搜集证据。
等他回京时,将证据带回京城,至于怎么处置,那就要看皇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