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了顿,胤礼叹了口气,又道:“我如今这个身份,也不算计什么了。位至亲王,还是铁帽子王,我还想求什么更高的位置不成?只是我心里想着,这至少要有个底儿才行。咳,你是我亲兄弟,我可就实话告诉你了。二十三弟,我这是在为十六哥做打算的。”
等胤祈抬头看他,胤礼道:“十六哥和大将军王……面上瞧着没什么隔阂,底下却是不对付的。大将军王早几年就想着拉拢十六哥,你也知道,十六哥心里头是只有皇上的,哪会搭理他的拉拢,好几次都给十六哥推脱了。时间一长,十四阿哥就记恨上十六哥了。这要是他回来了,他约莫着就要……十六哥可不是日后难过!”
胤祈看着胤礼脸上神色焦急,真不像是作伪,方才忽然听到他说出来打探康熙意思的话,那丝不满也消散了不少。原先他也暗暗瞧着,对胤礼的性情心思也有些了解,胤礼不像是为了自己日后好过,就利用了弟弟的人。胤礼说的不错,他如今是出继了,与皇位彻底无缘。又是铁帽子王,难不成还会寻思着更进一步,这才打探康熙的意思。
也就是为了十六阿哥,为了兄弟情谊罢了。
再想想胤礼请兄弟们吃酒作别的那天,十六阿哥喝得烂醉,说出来的那些话,也是真情实意。这两个人,当真是从小一起同甘共苦的情谊。先时听说,十七阿哥能被皇上看在眼里,全是十六阿哥的功劳。十六阿哥会说话,会讨喜,好容易才讨得康熙欢心,竟然能提携着十七阿哥,一道分了恩宠,这是当真不容易。
现在十七阿哥算是熬出来了,他成了铁帽子王,自然就开始帮衬着十六阿哥了。不提兄弟情义,这也算是投桃报李了。
由是胤祈便笑道:“十七哥别急,我这不是想想该怎么说。毕竟皇上的意思,弟弟驽钝,也不分明。皇上的话,咱们也不好随便乱说不是?弟弟只能说说我自己的想法。”
胤礼自然知道这只是掩饰的话,忙道:“你说,你说。”
想了想,胤祈道:“正巧皇上今儿和我说闲话,说到了十四哥来着。听说是十四哥在西北那边儿,像是病了。”
胤礼听了,便撇嘴道:“我也听人说了。都传遍了,说是大将军王积劳成疾,患了心悸的病症,要好生调理着,不然就有性命之虞。”
选人
说完了自己知道的消息,胤礼不屑地皱着眉,又道:“听说大将军王此刻是连马都骑不成了,整日卧床调养呢。怎么着,他自己上折子诉苦了?”
胤祈笑道:“这个我就不知道了。十七哥也清楚,皇上办公的时候,弟弟我从来不在跟前蹭着碍眼。这也可能是传言已经到了皇上耳朵里了,皇上也是听人说的。”
瞧着胤礼只是撇嘴,胤祈又笑道:“皇上说,西北那边儿苦寒,新去了的人都要生病的,也不知道十四哥的症候如何,究竟有没有什么大碍。”
胤礼急着问道:“那皇上的意思,就是要宣他回来养病了?”
低头喝了口凉茶,胤祈才道:“咱们怎么就敢说皇上的意思了。不过是时常听皇上说,大将军王战工力累累,英武非凡,当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他说了这句话,只笑吟吟地看着胤礼。胤礼也不是傻子,哪里能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当下也嘿嘿笑起来,道:“这下可不是他自个儿的工力勋妨碍着了他自己了?”
等他笑完了,胤祈才又道:“这只是我说了我自己的想法儿,十七哥听听也就是了。”
胤礼笑道:“我省得!自然不会乱说。”
~~~~~~~
十四阿哥的第一封称病折子如同石沉大海,分毫用处没有。康熙却又去了手札,责备十四阿哥无作为。胤祈原本想着,十四阿哥该是失望了。他性子又骄傲,约莫不会再上折子了。
谁知道,却是接连不断的请病折子,从西北递过来,搁在了康熙的案头。
康熙也不能确定,十四阿哥究竟是装病还是他真病了。再加上沸沸扬扬的关于大将军王重病的消息,西北又蠢蠢欲动起来。康熙哪里还敢让这么一个将军在边疆镇守着,只怕是凭空助长了敌军的声势。
到了十月里,康熙终于是坚持不住了。
等康熙从承德回到京城时,就发了诏书让十四阿哥回京。
而十四阿哥得了诏书,自然是快马加鞭,十月中发出去的诏令,十四阿哥入京的时候正是十一月初。
真正重病的人和装病的,自然是不同的。康熙只是年纪大了,眼睛花,还不是昏聩。他活了六十多年了,见过的经过的多得很,自然能看出来面前中气十足的儿子并没有什么病。
是以他从见了十四阿哥起,虽则也有些久违的感动,但是脸色却有些不好。照着惯常问候了几句,叫十四阿哥说了西北的状况,康熙就叫十四阿哥下去了。
整个过程,都是在清溪书屋里,并没叫胤祈回避。这摆明了是不想和十四阿哥多说什么亲近私密的话,十四阿哥出去时,脸色也不是很好看。
胤祈心中有些紧张,偷偷瞧着康熙阴沉的面容,此时真是不敢和康熙说什么。怕是一开口就要撞到了康熙的枪口上,说什么都是错的了。
正有些忐忑,又听魏珠进来说道:“弘昼阿哥在外面了。”
康熙平缓了深色,叫进,然后便看着胤祈有些惊讶的神情,笑道:“怎么,没料到?是朕宣弘昼进宫来的。前几日朕问过胤禛了,他媳妇好了,弘昼的额娘也没什么大碍。”
胤祈也有几分是真正欢喜,忙笑着道:“皇阿玛可是心疼胤祈。胤祈正想弘昼呢。”
康熙眯着眼睛点头笑道:“可怜见的,你也就这么一个人陪着。你原先的那几个伴读,都是长你好些,也不能好生陪着你。你又是整日跟着朕到处走,不能和他们一道读书。打从弘昼来了,也都让他们各自回家了。前几日朕还瞧着一个内班侍卫眼熟,问了才知道是你原先的伴读,可都长到能当差的年纪了。今儿既是说到了,朕就想着,再给你选几个伴读也好。”
胤祈听了,心里便有些犹豫。原本他也想过,不过,这伴读,选与不选,都是麻烦。然现下既是康熙亲口提出来了,那就是必定要选的了。
伴读也有个讲究,但凡是皇子阿哥,身份尊贵些的哥儿们,读书时都有几个伴读,这便是日后他自己的人了。不论胤祈日后是做皇子给皇父当差也好,还是等康熙过世,他在雍正手下做个实权王爷也好,都要有自己交好的人,才好办事。伴读就是日后的人脉。
若是读书的时候没有伴读,或是伴读的身份资质差,日后和其他皇子们比起来,都是要吃亏的。从伴读的身价,有时候也能瞧出来皇子的身价。
可是这伴读,从谁家里选,选什么样的人,也是麻烦事。伴读的出身不能太低了,太低要惹人笑话。可高门大户,大多有自己的派系,一个弄不好,因为伴读的缘故让人误会了,可就是大麻烦,因小失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