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69书吧>苏厨 在线阅读 > 第82页(第1页)

第82页(第1页)

  这便不再需要专门看反字的专用人才,随便招一些识字的童生都能完成这部分工作,那批人则可以腾出来,投入到治码的工作当中来。

  程文应对苏油的智慧,又有了更高的评价,这贤侄,简直多智近乎妖了!

  于工对烧废的数百枚瓷码还是心疼得不行,准备带回去,说是打磨打磨也能合用。

  这下就连有瓷公鸡之称的史洞修都看不下去了,老于你逗我,什么锉刀能吃得动玉瓷?小油说的,这叫废品率,是必然的,只能减小不能避免。

  重做一批补上不行?有打磨瓷码的功夫,我都又烧出几千枚来了,这叫效率!效率懂不懂?!

  史洞修的工作做完,便轮到程文应心急如焚,再三挽留不住,便只好任由他带着老于等人离开。

  至于苏油,则留在了史家庄子,带着几个小孩参观,从淘泥到烧窑,全套流程看了个饱。

  这些对苏油来说,都不是秘密,随口指点几处可以改进的地方,史洞修便乐得不行了。

  苏油见史洞修很上道,便留下了又一张图纸,这又是提高效率的好东西——球磨机。

  球磨机的原理很简单,就是一个大圆滚筒,放一些瓷球进去,在不断的滚动中,瓷球将添加到球磨机中的原料矿石碎料碾磨成粉料。

  其中的工艺关键:滚筒内壁,轴承,还有就是动力。

  内壁可以烧制玉瓷圆弧板,拼合成圆筒,然后用铁架加固,轴承则需要用到滚珠装置,这个方向,又和石家折刀的轴承研究方向重合了,只不过一大一小。

  于是苏油建议,两家联合攻关。

  史洞修看着图纸,听苏油讲解了原理,然后看着自家那个粗糙的没法看的试验品球磨机,又是口水直流又是眉头紧皱,跺着脚说道:“贤侄啊贤侄,东西绝对是好东西,可是你这总是给我们出难题啊!”

  苏油笑道:“世伯,想想程家的活字印刷术,这东西虽然有些难度,但是绝对值得投入,观音土的矿石粉碎,入池沉淀工作,刻不容缓啊。”

  史洞修一狠心一咬牙:“关我屁事!反正最后羊毛出在羊身上!大不了每套瓷器,再高估它两贯!”

  这老头,压根都没想过玉瓷卖不出去的情况!

  苏油不由得好笑:“世伯,悠着点吧,这地税可也不轻!”

  说起封建时代的商税也是蛋疼,你如果只看正史,坐地商户,那就要交地税,大宋这里是百分之二,可谓相当轻松。

  如果是行商,那就是百分之三,也不繁重。

  然而……

  世事就怕这个然而。

  然而打开宋人记,奏章……

  坐地生产上,利润丰厚的,多被朝廷拿走,搞榷卖专营。

  然后各州县各路,均设有税卡,这个百分之三,是你走大路每过一次税卡,便要上交一次的税务。

  也就是说,史洞修的瓷器,要运去东京汴梁,一路下来,三百贯的东西就升成了四百贯!增加了百分之三十,那是常态!

  而且要打理好沿途各处税监,满足他们的吃拿卡要,否则便以各种理由拖延你的行程,管理费这东西,可是按天缴纳的!

  只有一种人他们惹不起,官员,因此依托官员夹带私货,便成了一种普遍现象。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朝廷也在想方设法,钞引制度,应运而生。

  如果你是买卖的官傕货物,先要交引钱,就是花钱买售卖许可证,也是仓票提货单。

  西夏战争频繁,朝廷鼓励商人运粮草去延边诸州,为了保证大家的积极性,除了粮草利润给得丰厚之外,为了保证商人们不空手回来,便明了盐引这个东西。

  盐引,既是售卖许可证,也是仓票,提货单。

  粮草运到边州,边州官府不给现钱,给的是解州盐池的盐引,一张价值六贯,可以去领两百斤盐。

  领盐的时候还要交一贯的费用,一半是盐税。还有一半朝廷不讲理,说是搬运费。

  领了盐,到达允许卖盐的地方,还没完,要去当地税监交行脚税。

  虽然行脚税根据路程远近还不一样,越远的路行脚税越贵,但是这个行脚税只交一次,这便减少了很多中间环节的盘剥。

  等到交完税收,就可以开始卖盐了。以东京汴梁为例,一斤盐能卖三十五到四十文……

  等等,这里会有一个问题,解池盐六贯两百斤,折合下来已经是三十文一斤了,商人们赚什么?

  朝廷便说这本身就是福利,是鼓励政策,要不然你们空着车回老家不是连这点利润都没有了?

  你们的钱已经在卖粮草的时候赚够了,现在只是朝廷为了方便大家,换了一种支付方式而已。

  第五十八章方法论

  有没有好处?的确有,边州军费不再紧张,解州只管产盐不管运输,自然有一大帮商贾屁颠屁颠地往外拉,朝廷保证了税收不流失,不被截留。

  沿途十几个州,大家都有了便宜盐吃。

  只是辛苦了那帮子商人而已,为了利润这也是应该的。

  再到后来,盐引变成盐钞。

  不打战了,粮草不急,大宋祖制,天下银钱汇京师,那就货物运到京城交割,在汴京换盐钞,再去产地提货。

  宋朝人明盐钞的时候,自己都没有想到过一个问题。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