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69书吧>河朔是什么地方 > 第一百一十章 大唐良吏倪若水采访录(第1页)

第一百一十章 大唐良吏倪若水采访录(第1页)

我在乡下搜集民间故事当中,现有一些重要的历史故事需要挖掘,作为家乡历史人物,也许他们的官位并不大,但能彪炳史册,就足以说明这个人确实是个好官,为国栋梁才,为民送温暖。在搜集过程中,有幸获得了一些口传人的一些资料,有幸在省市图书馆查证了一些翔实的历史资料,也有幸得到了本家人所提供的家谱,碑文等家藏的珍贵资料,为进一步挖掘大唐良吏倪若水的历史功绩提供了源源不断地前进动力。在采访搜集当中,也记录下来了一些人的问与答(根据提问者的意愿,只写提问的问题,姓名省略),以此文亦可作为倪若水历史小说开端的号角吧。

问你写倪若水这个人有什么用?

答余自内心的触动,感受良吏倪若水为国为民的无私奉献,也完全符合新时代核心价值观之根本要求,故援拙笔为之记。

先,为什么称为良吏?何谓良吏?良吏就是贤能的官吏。西汉名臣晁错在《上书言募民徙塞下》写道虽有材力,不得良吏,犹亡功也。良吏一词便出于此文。

清朝文人钱谦益在《兵科给事中明时举授徵仕郎》一文中写道爬剔疾苦,抚养小弱,可谓良吏矣!

由此,看官可以看出,良吏的使用价值不可小觑。那么何谓良吏呢?良吏就是贤能的官吏。

倪若水为什么史称良吏?其政绩使然昭然。

据《新唐书?;倪若水传》载倪若水,字子泉,恒州藁城人。擢进士第,累迁右台监察御史。黜陟剑南道,绳举严允,课第一。开元初,为中书舍人尚书右丞,出为汴州刺史,政清净,增修孔子庙,兴州县学庐,劝生徒,深为教诲,风化兴行。玄宗遣中人捕帟、溪沴南方,若水上言“农方田,妇方蚕,以此时捕奇禽怪羽为园御之玩,自江、岭而南,达京师,水舟6赍,所饲鱼虫、稻粱,道路之言,不以贱人贵鸟望陛下邪?”

帝手诏褒答,悉放所玩,谪使人过取罪,而赐若水帛四十段。

在倪若水为官时表现的淋漓尽致,因此,倪若水荣获良吏是实至名归。

问倪若水是哪里的人?再就是谈谈倪若水是以何种方式求仕?

答据元史《河朔访古记》(元朝历史学家。乃贤着)藁城县东南二十里倪家庄侧,有唐倪若水墓在。多姓倪氏,皆若水子孙也。

倪若水生于大唐龙朔元年(即公元661年)辛酉,卒于公元719年(即开元七年)己未正月二十六日长安永嘉里私邸。一生贯穿于唐高宗,大周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开元盛世初期。

倪若水是以进士及第而求仕。倪若水于公元689年进士及第,时年二十八岁,时云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由此看来,在唐朝考中进士有多么残酷。据史料《通典》记载“进士大抵千人得第者得百一二,明经倍之,得第者十一二”

。当时求仕者,有从明经入仕者,比如唐朝初期着名宰相狄仁杰、源乾曜等;有从进士及第入仕,比如唐朝宰相张说、姚崇、宋璟等,可以说,国家栋梁之材,绝大多数出自进士及第。

其一,明经科目考试,初试帖一大经(《礼记》或《左传》以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能通五条以上者入取);二试口问大义十条,能通六条以上者入取;三试答时务策三道,取粗有文理者与以及第。

其二,进士科目考试,初试贴一大经及《尔雅》,每经贴十条,能通四条以上者入取;二试试文、诗赋各一篇;三试试时务策五道。

两项比较,明经多贴两经,看似较难;然而《孝经》《论语》文字不多,不难兼习。明经初试之及格标准,比进士增一条。进士三试策问,比明经多两道,所差有限。有差别的地方在二试明经只口问经之大义,而进士则是写诗作赋各一篇。

由此得出,进士比明经钻研范围广,悬格高,名额较少。

由此可以看出,倪若水虽不是显赫家族,可也是小康家庭,倪若水能够进士及第,在河朔可谓凤毛麟角,正如其墓志铭记载公讳泉,字若水,中山藁城人也。其先出自郳国,为鲁附庸,厥后因而命氏。六国时有倪良者,能x诸侯之兵,盖赵人也。曾祖护,祖范,考基,执德不回,并为君x,立诚可久,是为贤人,其道不出于户庭,厥声俾休于代嗣。

公生而含灵,幼有成德,年有七岁,口诵万言。诗书礼乐之英…………之妙。曾未弱冠,声已芬于河朔矣。

问什么是制举?

答制举是皇帝不定期进行的考试,这类考生考的是现场反应和实际能力,公元689年,倪若水就是在洛阳参加了武则天主持的制举考试,于万人对策中脱颖而出,获得甲等。不过唐朝开制举以来还没有给过考生甲等,因此,倪若水明明是甲等,却以乙等名列前茅的身份进入仕途。

另外,同期制举考中的还有张说,张说不仅是个诗人,文学家,还是一个政治家。从此二人结识,在以后的岁月里,这两个鸿儒可谓惺惺相惜,共同结成了同盟。就是在宰相姚崇执政期间,倪若水也是坚定地站在了张说的一边,二人同时被贬黜境外,倪若水在汴州任刺史兼河南采访使,张说在幽州任刺史,当然这都是后话。

问你对武则天有何了解?

答武则天是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夫妻二人共生育四个儿子一个女儿(即太平公主),长子李弘,二儿子李贤,三儿子是唐中宗李显,四儿子是唐睿宗李旦。唐高宗体弱多病与心爱的皇后共同执政多年(麟德元年,公元664年,武则天年四十一岁,与唐高宗同听政,垂帘于御座后《旧唐书》),唐高宗驾崩后(因长子李弘次子李贤早已去世),两位嫡系儿子相继即位,三儿子唐中宗李显、四儿子唐睿宗李旦,从弘道元年,即公元683年,(武则天年六十,高宗五十六,崩。)到天授元年,即公元69o年七年间,因唐中宗、唐睿宗两位皇子生性懦弱且不成熟,武则天一直是大唐社稷的中流砥柱。为了维护家天下长治久安而不遗余力。

武则天六十七岁(即公元69o年,史称天授元年)时,称帝,改国号周。时年,中宗三十五,睿宗二十九,于是大唐社稷便稳稳地掌控在武则天手里。

由于受封建正统观念的影响,一些人便咬舌鼓簧,摇旗呐喊,为李氏江山还以颜色。于是揭竿而起者,比如唐将徐敬业、薛仁贵之孙薛刚反唐等。

大唐江山本来就是李氏与武氏共享的世界,作为家天下来治理华夏,本来是人家一家子的事情,人家让你打工,那是人家看得起你,作为造反者那真是拿着人家的薪水,还给人家掀锅。

一代女皇、政治家武则天,预政凡四十五年,显庆五年、公元66o年至长安四年、公元7o4年,年三十七至八十二。励精图治,把家天下挥的淋漓尽致,上继贞观之治之遗风,下开开元盛世之雄风,其中培植了狄仁杰、姚崇、张说、宋璟等贤相,还有倪若水,裴怀古等诸多良吏,堪称女界典范,可歌可泣。

唐中宗神龙元年,即公元7o5年十一月,武则天年八十二,则天崩。

一代巨星从此陨落。

神龙二年,(公元7o6年)正月,武则天的灵柩在三儿子唐中宗李显的护送下运回长安,与唐高宗合葬在乾陵。因武则天临终遗嘱儿子唐中宗李显为她树碑可不要立传,从而留下了无字碑。

四儿子唐睿宗即位后,改称“天后”

,景云元年(公元71o年)再改为“大圣天后”

,延和元年(公元712年),又追尊为“天后圣帝”

,不久,改为“圣后”

。孙子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后,开元四年(公元716年),为其奶奶改谥“则天皇后”

,天宝八年(公元749年),最后定谥号为“则天顺圣皇后”

。这些谥号的变化表明,武则天一直受到李氏子孙的尊崇和礼遇。

因此,武则天稳定李唐大局,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问倪若水在最后十年里,做过哪些事情?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