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淮问;“我能去杨春芳的房间看看吗?”
妇人带着他们朝里走,边说;“她不常回家,有时两三个星期才回家一次。”
杂货铺往里走挂着布帘,隔出一小暗间,妇人拉了灯,说;“春芳和她妹妹住。”
几平方小屋,叠放着书本,顾淮拿起书看了看,初小课本,杨春芳妹妹的。
几件衣物搭在绳子上,几件半旧家常穿的衣裳,箱子上放着一个柳条箱,顾淮问:“这个箱子里是杨春芳的东西吗?”
“是,她平常不住家里,衣物都拿学校去了。”
“能打开我看看吗?”
妇人说:“看吧,没什么好东西。”
取下来,柳条箱没锁,顾淮打开,上面放着几本小说,沪上一个出名的女作家写的,发霉的阴雨天,无聊的风流韵事。
一本电影画报,男演员的剧照,顾淮随手翻了翻,里面掉出一张照片,黑白照,照片上有三个人,顾淮仔细看,靠左侧那个短发的是杨春芳,照片上两个女生,梳着一条长辫子的叫钱芬,清秀的叫吴娟,同屋的两个女生。他见过的。
看照片下面日期,两年前高中一年级留念,在江边照的,清一色的蓝衫黑裙白网纱袜,活泼可爱,照片上吴娟笑容灿烂,顾淮暗想,那个沉默寡言的女孩子还有这一面。
杨家人对女儿不太了解,学校的事一无所知,问不出什么,顾淮走时,对杨父母说:“你们如果想起什么,来警局找我。”
“春芳,她。。。。。。。”
妇人面带忧虑跟在身后送。
失踪四天没有找到人,杨春芳又没有离家出走的迹象,时间越长,活着的可能性越小。
顾淮不能说,道;“找到人,我们会通知家长。”
从杨春芳家出来,顾淮的心情有些沉重,江庆生开警车,忍不住说;“杨春芳的父母给女儿灌输的是什么思想,那家的儿子也不务正业。”
顾淮望着窗外街道,任敏言辞闪烁,意思是杨春芳这个女学生话多,不讨喜,杨春芳的性格多少受母亲的影响,那个妇人唠叨个没完。
吴胖子说:“杨春芳的哥哥的脸色像个大烟鬼。”
这个青年眼底乌青,一点没有年轻人的朝气。
一会,吴胖子在后座上睡着了,打鼾声,两人都不说话了。
回到警局,魏九他们还没回来。
顾淮让江庆生给各警察分局打电话,问星期二可有出警,有什么行动。
江庆生打了几个电话后,才有了眉目,放下电话,对顾淮说:“星期二康华路界学生游行,警察出动驱散了。”
不解地问;“学生游行,跟杨春芳失踪有什么关系吗?”
顾淮说:“电话里听见喇叭喊话,多半是学生组织游行,警察出动吹哨声,驱散学生,杂乱的脚步声,是学生奔跑。”
江庆生投去崇拜的目光。
魏九回来,说;“没查到什么?”
顾淮对江庆生和魏九吴胖子几个人说;“我们分两路,一路带人去学校门口附近街上问问,没有人看见杨春芳朝那个方向走了。”
对一个四十几岁的老警员说;“老马跟我去康华路。”
这种失踪案第一时间报案,尽早寻找,可惜耽误了。
顾淮和老马开车去康华路,学生游行示威经过的电话亭,星期二学生和警察在这里发生冲突,已经没有什么痕迹了。
两人在电话亭附近店铺询问,斜对着电话亭的一间西式面包店,面包店的伙计说:“学生游行时我从窗户朝外看,看见电话亭里有个男人在打电话,中等个,三十岁左右,戴着鸭舌帽,看不清脸,后来街上乱了,他忙忙地走了。”
顾淮站在路边,四周看看,面包店的伙计说此人没开车,或者汽车藏在什么地方,在附近劫走杨春芳。
这时经过一个报童,拿着一份报纸问:“先生买报纸?”
今日报纸顾淮没时间看,买了两份,一份海城日报,一份社会日报,老马开车,顾淮翻看报纸。
社会日报继续连载小说少女失踪案,顾淮看作者苏焰这个名字有一会,好像他买报纸专门冲着这个名字的。
小说里第一个失踪的少女,同杨春芳失踪部分情节惊人的巧合,只是名字不同。
翻了翻海城日报,没有报道第四中学女学生失踪,可能学校瞒着,一年失踪人口不少,杨春芳失踪时日短,没引起什么波澜。
无意中扫过报纸中缝,都是寻人启示,招聘启示,有一则招聘女助理,业余整理书稿,地址:法租界富新路34号,苏先生。
苏先生,顾淮不知自己对苏姓敏感,是不是当年落下的病根,这么多年,姓苏的人,他都多看几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