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漫画还是游戏,困守于香江一地都不可能有大展,必须要向外出击。
《大富翁》在湾岛及东南亚几国的销售已经由玉郎机构委托给了当地的代理商,但因为审查的关系,游戏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上市时间各有不同。
“马来西亚已经上市了,其他地方应该也快了。”
陶玉墨不由得多了几分期待,香江市场这么小《大富翁》月都能卖1万多份销量,在其他国家和地区表现应该也不会太差吧?
又过了数日,林朝阳接到了刘以鬯的电话,说想以《香江文学》的名义请他做个访谈,林朝阳欣然应允,两人约在了杂志社见面。
《香江文学》85年才创刊,时间并不长,但因为开放、包容的风格,这份刊物自创刊以来就表了许多香江、湾岛、内地以及东南亚各国不少华文作家的作品,在香江文坛逐渐形成了强大的的影响力。
杂志社的办公室在湾仔摩理臣山道,面积也不大,就两间屋子,里面堆满了书籍和稿件,跟林朝阳去过的那些杂志社编辑部并无不同。
这是林朝阳第一次出现在《香江文学》杂志社,几个编辑看起来都对他很是好奇。
近十年以来,两岸三地文学交流日渐频繁,林朝阳是少有的那种作品能够在两岸三地流行的作家,并且影响力极大。
访谈由《香江文学》的副主编陶然做采访者,地点放在了杂志社的里间,话题是从林朝阳的新书开始的。
《入殓师》5月25日在内地的《收获》杂志次表,6月25日在内地、香江同步出版。
小说在香江出版近两个月时间,销量达到了9。4万册,读者口碑极佳,文学界也是一致好评。
一部《大时代》火遍香江社会,有一个好处就是激活了众多林朝阳的潜在读者。
按照这个销量趋势展下去,《入殓师》一年在香江卖个三四十万册不是难事。
“上个月我们杂志了一篇《入殓师》的文学评论,叫《以诗意绘就死亡的静谧画卷——读&1t;入殓师>有感》,不知道你看过没有?”
“看过,我记得作者署名叫陶然。”
林朝阳笑容促狭。
陶然露出几分得意,“文章表之后获得了不少好评。”
然后正色说,“不过从根本上来说都是给予《入殓师》这部小说的,我那篇文章属于沾光。”
他又问:“怎么会想到写这样一个主题呢?”
林朝阳简单的讲述了一下原由,陶然笑着说:“这么说香江的读者应该感谢萧家,要不是他们家想打个广告,我们也看不到这样一部杰出的作品。”
林朝阳摆了摆手,谦虚了两句。
“我看你在自序里说,在殡仪馆体验了一段时间生活。这也算是内地作家创作的一个传统了吧?”
陶然出生于印尼,却是长于新中国,中学、大学都是在内地读的,跟陶玉书还是校友,二人都毕业于燕京师范大学。
73年才移居香江,因而对于内地的文学传统格外了解。
“内地当代文学的创作基石是现实主义,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是作家的一项基本功课。”
“这一点非常好。以我这个读者的视角来看,小说里那些有关于殡葬行业的见闻,让人印象尤其深刻,这也是丰富小说内涵的一个重要手段。”
“不错。”
“《入殓师》自出版之后,文学界和读者的评价都很高,侣伦在《素问文学》文评价:它是生死渡口的一曲安魂乐章。
我很好奇,小说中你那些主人公面对离别、死亡的感受,都是靠体验生活得来的吗?”
林朝阳笑着说:“作家的创作,大多三分真、七分假,完全演绎生活就成了纪实文学。在真实生活的基础上,以个人感受和想象去创作,这才是作家这个职业与众不同的地方。”
……
访谈进行了将近一个小时,接近尾声时,陶然开着玩笑说:“我听朋友说,你这部小说在湾岛很受欢迎。”
“是吗?小说可没在湾岛出版啊。”
陶然眨眨眼,“没在湾岛出版,不代表大家看不到嘛。”
林朝阳了然的笑了笑,《入殓师》的风格沉静内敛、哀而不伤,与现今湾岛正流行的乡土文学的风格在阅读感受上很类似,受到喜欢也很正常。
陶然又好奇的问:“这部小说会改编成电影吗?”
“这也是访谈问题?”
林朝阳调侃。
“算我个人八卦。”
三个月前《寄生虫》斩获坎城电影节金棕榈大奖后,在香江上映一举轰下374o万港元的票房,打破了香江电影行业文艺片的上映记录,广受欢迎。
之后在湾岛地区和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上映也收获了不俗的票房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