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走到城门口
陈帆疑惑地接过纸,打开,是一张地图,她一眼就看到了“長江”
和“黄河”
的字样,清清楚楚的蓝色线条。她瞬间热泪盈眶,那是母亲河,那是她亲切而又疏远的故土。她还看到了昆侖山,好几座熟悉的山。
地图上的线条画得跟蜂窝似的,这么多国家?这是类似于春秋战国乱悠悠的时代嘛。图上写着的都是繁体楷书汉字,真是太好了。要是文字也像战国时期那样有几种字体,她怕自己会疯掉。繁体字她不用怕的,她看过妈妈的《古代汉语》,就是繁体字的。即使有不认识的字,她以后也可以请教其他人。
长江和黄河的流动轨迹似乎和她那边地图上的不太一样,想想也正常,黄河改过几次道呢,这时代的黄河说不定也曾改道。那些地名国家名,也都是她没接触过的,和她所知的历史知识一个都对不上。
陈帆叹气,这是在另外一个时空吗?
楚笙又递过来一张纸条,陈帆接过来,纸上写的是她一直很想问又没处问没法问的几条信息:夏国,大襄朝,丁未年,载熙九年。
这个朝代叫襄,不是她所知的任何历史记载的朝代。
大襄朝,大襄朝,嘴一瓢就容易说成大香肠啊。
她看了看地图上大襄的位置、形状和面积大小,好像还行,和周边几个国家相比算得上是个大国。
陈帆把地图和纸条还给了楚笙。一行人继续走着,出了林子,就看到村子密集了起来,很多房子还是离官道不远的。远处有绵延不尽的山。
再走一程,转过一个村角,骤然看到了远方的城楼。众人都是神色一振。
陈帆远远地看到一道长长的城墙,城墙两边是高低起伏的山峦。看到城门,估计还需要转几道弯。
她问周强:“这是军事要塞吗?把城墙筑在两山之间?”
周强摇摇头,手指画了一个大圈:“这儿几个州都不是打仗必须经过的,有好多县城都没城墙围着,这里本来也是没有城墙的。山这边是平州升平县,山那边是庆州元丰县,那两座山就是各归一半。两山之间有些村子,这边升平县常常有人去抢东西,后来就筑了道城墙隔开了。后来,把四面城墙都筑起来了,再后来,县衙也搬过来了。”
陈帆想到了某国都城,最初还是用篱笆围的。
“升平县的生活应该挺好的吧,这儿很多砖瓦房啊。”
不是砖瓦房的也是石头房。
周强又摇摇头:“盖砖瓦房不一定是日子好,而是这边习惯盖砖瓦房。这边经常下雨,夯的泥土房淋不了几年。有钱盖房就盖高大一点的,没钱盖房就盖低矮一点。我们余州降水少,很多就是泥土房。升平县的砖窑到处都是,元丰县用的砖瓦几乎都是买的这边的。”
“啊?不是说元丰县很好么,怎么砖还要买升平县的?”
“元丰县的土多精贵啊,基本上都作了好田地了。升平县的荒地多,空着也是空着,就挖土去烧瓦了。”
这不就是地域优势产业分布的问题嘛。
“那还挺好的呀,砖瓦生意好了,百姓手里的钱也多啊。”
“好什么呀。”
周强又摇头,“钱都是那些豪绅的,百姓不就是做点苦力么。”
唉,百姓太苦了。不过,周强聊着不觉得苦,那就是可以继续聊的。她刚来这里,聊这些是可以迅深入了解这个时代的。以后日子安顿好了,去街边巷角听听各路八卦见识见识众生百态,也是不错的。
走着走着,城墙也看不见了。
又走了一会儿,眼前豁然开朗,官道笔直地通向远方的城门。房屋、田地和树林都分布在道路两旁。
有不少人都欢呼起来。
人群看到了城门,不再那么匆忙了。
陈帆现,这边的土地裂得不那么严重。她自然是向周强讲的,周强是她的讲解员。
“哦,这边大概下过雨了,不过又干了。”
周强漫不经心地说道:“这里的人大概也是把能吃的都吃了,能挖的都挖了,青苗苗都还来不及长出来的”
。
看看就在对面,走过去却走了很久。
他们穿过城楼前的一片枯树林子,走到城墙前的空地上,长出了一口气,坐了下来,有的甚至躺了下来。目的地到了,人那口气就松了,身子顿时好像没劲了。
陈帆看着林子里的树,很多树的树皮都被剥掉了,她叹了口气。
往城墙那边看去,是大片大片的开阔地,一棵树都没有,像一个大广场。
目之所及,都是人,三五成群,有的人家搭了帐篷或者茅屋,大多数人都只能露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