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69书吧>张岪与木心 书好词好句 > 第36页(第1页)

第36页(第1页)

  拉斐尔是对的呀!对的呀!

  他画画的禀赋(或许连同他的写作天分)不是如他所分类的“形相型”

。纯就技术层面看,木心不擅画人(投向林风眠的画手没有人物画家),更深的理由,我猜,还是他不满意:他激赏古希腊雕刻(全是人,人的身体),此外,就我所见,自巴洛克以降的欧洲伟大人物画并不使他兴奋。他看取文艺复兴的若干画面,乃是与中国绘画神似的那部分灵智(倘若灵智可被称为“部分”

的话)。即便是在南欧,被他视为“灵智”

的画手亦属罕见(他与达·芬奇神交,仅仅因为灵智)。凡是塞满人物的鸿篇巨制,他都心不在焉地看看,不动衷——他宁可用文字写人,却对西洋绘画的核心(人的形象),敬而远之。

  就这一层看,英国人的命题是对的:重要的不是山水画,而是,为什么中国人迷恋画山水?木心的味,准确地说,基因,确乎是古中国世世代代浸淫于山水画的习性,这习性,入骨地斯文。换个词,即“中国雅,雅之极也”

。使他徒呼奈何的少数几位西洋画家,无非因为雅,因为斯文。

  自杰克逊高地搬去森林小区后,日子闲适了。有一年他捡了好几节死树的根须,用他并不灵巧的手指,不可思议地,排列了一组老树的盆景,大约两尺见方长,尺许高,底盘上细细铺着不知哪里弄来的白砂砾,俨然北宋李唐的三维景观。

  做完了,他又变回“希腊人”

。我进屋看见,表惊异,他用鄙夷的神色瞥一眼,忽而流露难为情的、被人识破的神情:“弗要看啦……小物事,白相相。”

转而大谈他写的自由诗。我猜他的“白相相”

光阴时或多于写诗(逃艺术呀!)。他那些精工细作的手艺活何其费神,他以为我看不出么?

  他总是瞒着人偷偷做事:在囚禁中写莱蒙托夫或是拜伦;在纽约,忽而将北宋的李唐缩小为盆景……逃出“抗拒从严”

的写作,他伏案画画;逃出“闷郁”

的画,又摆弄树根,弄好了:“苦死啦!永远那个样子呀!”

有时,像是透口气,他说出他的不满,一脸不称心。

  怎样的艺术他才称心呢?不苦、不闷郁、不坦白?

  他能将物事藏得很久、很严。在遗物堆里,我终于现他年轻时代的几张照片(他老说自己是“难看分子”

),他早年手写的憔悴的乐谱,将近四十页(他不愿让人知道那是简谱,而不是五线谱)……他藏着,还是因为不满意。

  这篇稿子忒长了。木心力主要言不烦,但他早就撺掇我将来写他,我百般推辞,他急了:“哎呀,不是这么说法……你看高尔基写托尔斯泰,写契诃夫,写得多好啊!”

  他的两极和多面、他的苦衷与任性,好不难写——现在我成了“高尔基”

——我所记得的木心事事老谋深算,又如他的道白:“时时刻刻不知如何是好。”

他接踵而至的近忧远虑,常让我好生尴尬,还有,傻到令人失笑的孩子气。很久我才学会拿什么话撩他,而哪些话刺激了他。他苦于没人可说,难得对话——不管和谁——他转身就不满意:对他人,也对自己。

  “爱完美,所以苦。”

他写道。“要么连看破红尘也看破。”

他继续写道。是啊,他曾说艺术也是“红尘”

——这是木心的一面。注意:另一面,他渴望“伟大”

。以他落的透辟、飞掠、灵智,我说破嘴皮,他仍相信伟大的艺术涉及体量。

  世上有多少墙壁呀,我曾到处碰壁,可是至今也还没能画出我的伟大壁画。

  给他墙壁他也不会去画的。尺寸与他无关。但他早就想好了办法,临了,对美术馆只有一个要求:将小画尽可能放大。现在九米长的放映墙停在美术馆地下层,室内漆黑,三台放映机缓缓映现被放大上百倍的画面。设计师法比安第一次试看:“啊!这些画吞没了我们。”

  木心看不到了。我只能狠心,不同情他:在他,一切只是想象,只是词语。“眼见为实?”

有一次他说,“到了金字塔就算眼见为实?那是游客的哲学。”

除了英国,他没能去到欧6,我们安排了几次欧洲行,临了都是一句:“弗去了。”

像是生谁的气。

  有规模的作品,精力弥漫的画面,长久折磨他。好几回说起达·芬奇看了米开朗琪罗大壁画,自称“雷轰头顶”

(说时,他真的面带惊恐),但话锋一转,他释然而笑,借了达·芬奇的话说:“他是风暴,我是风暴的中心……”

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哈代、巴尔扎克、司汤达……当然,还有曹雪芹,统统令他“吃醋死脱”

。瞧着书架上自己的书,他低头弓背,声音顿时老了:“还早哩,还早哩……”

我费多少唾沫劝他放弃写长篇,“怎么办呢,那种厚朴朴……”

他自言自语,无限遗憾。可是隔天谈起,又说《哥伦比亚的倒影》太啰唆、太长,他要缩减,写成诗。

  如今木心从他的文学背后站出来,住进了美术馆。布展时我瞧着他的画,心想:他真是个画家吗?现有绘画的各种定义、说辞,对他是无效的,那是一组取缔了绘画的纸片,凝着非人间的僻静,不回应绘画所要求、所能给定的问题。

  他从小要当画家,归顺已知的绘画。他的林风眠式的彩墨画包括三米多高的大竖幅,宇宙洪荒,无情而严厉,如在“文革”

后当即展出,必有惊动;那批轻盈通脱的纯抽象石版画,入骨的斯文,我以为远胜于他“吃醋死脱”

的米罗与克利,倒是给怀素、张旭、大小米见到,俱会动衷,引为知己。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