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69书吧>婚里婚外叶晓井 > 第9章 伏笔(第2页)

第9章 伏笔(第2页)

“水墨奔马图”

,轮廓清晰,线条俊逸,形态传神。“丹青山水画”

更厉害,花、鸟、草、虫展示着卓绝不凡的笔功;碧空浅色渲染,红阳半遮半露,青山绵延起伏,云雾弥漫缭绕,带来着引人入胜的意境。

“大师,您这随便一幅画都能拿去拍卖会拍卖了吧?”

“这样的画,少说也得几万块钱起价吧?”

“大师,你不对呀,像你这么成功的画家,高级西服不是随便买吗,怎么还要哭穷呢?”

“你懂个屁呀,人家大师那叫低调,低调奢华有内涵,懂不懂……”

“就是啊,大师随便开个玩笑,你们还当真了,真是的!”

炸锅时,学生们“音量增强”

,不再局限于低声的交头接耳,更有甚者直接喊话老师林寒。

“同学们言重了,我哪里是什么大师,顶多也就算个不入流的小画家,作品还上不了拍卖会的大雅之堂。”

“是你们校长抬举我啦,叫我一声大师。”

“我的职业是修剪花草的园林工人,虽说在业余时间学画了3o来年,但想靠画为生,还差得远。”

“我今年62岁,卖出去的画,总价还不足五万,大师二字,实在愧不敢当!”

林寒不紧不慢,解答着同学们的喊话,这解答又引来台下一片骚动。

置身于骚动的氛围中,一向沉重冷静的陈露,也坐不住了,待大师路过旁边时,她细声问道:“老师,学画……真的需要学习那么久吗?”

“那要看你学画的宗旨了,如果是学来陶冶情操,或者打算做个简单的绘图师,插画师,不需要这么久……”

面对问时,林寒从陈露的眼睛里读到了满满的纯洁和善良,所以他关掉麦克,真诚而小声地回答。真诚而小声,是不想让真话传的更远,因为林寒知道,现实中,真话,往往逆耳,他不想因此而得罪太多人。

“那如果是想当艺术画家呢?”

听到林寒这样的回答,陈露提出了第二个疑问。

“那就学无止境了。”

林寒说着,拿出自己口袋里一张扑克牌大小的卡片,读完上面的内容后,他把卡片赠给了陈露。

那卡片正面,用小字印着的是这样一段话:“被誉为日本现代艺术之父的画家葛饰北斋,在他的自传里这样写自己——

我从6岁起就开始喜欢临摹,到了5o岁左右我的作品常被出版,但直到7o岁都还没画出什么值得一提的作品,73岁时约略掌握了花草树木的生长和虫鱼鸟兽的结构,希望到了8o岁时我会有长足的进步,9o岁时更能参透万事万物的原理,到1oo岁时,达到艺术炉火纯青的境界,11o岁时我就能信手拈来画出栩栩如生的事物了。

若能足够长寿,就可证明我此言不虚。”

赠完卡片,林寒又了句感慨:“追求艺术绘画,是一个漫长而孤独的过程,大师都要学习几十年,我这样天生愚钝的凡人,想要‘以画为生’,是不可能了!”

“那艺术这东西,有天赋一说吗?”

收到老师林寒的赠予,又听完他的感慨后,陈露接着问。

“天赋,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怎么说呢……”

林寒顿了顿,接着说,

“我个人觉得,人在生来时,都是差不多的,所谓天赋,只不过是成功者给自己的冠名和包装罢了。”

“中国古人说,人都是学而知之,没有生而知之的。”

“外国名人说,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听到这里,陈露有些震撼,震撼之余,她又问了一句世俗的话:“那……以老师看,艺术画家通常需要多久,才能做到‘以画为生’呢?”

陈露问完这句话后,老师林寒整理了一下思路,说:“荷兰画家梵高,生前只卖出过一幅作品——《红色葡萄园》,价格仅为当时的4oo法郎,4oo法郎,在巴黎连半个月的生活费都不够。

法国画家莫奈5岁开始作画,1o几岁开始卖画,到4o岁时,卖画的收入仍然不足以养活儿女。

中国画家里,近现代最有名的张大千、徐悲鸿、齐白石,生前也并不都是靠画养家。”

陈露听完这些,震撼转为着急,因为她的梦想是不仅要成为画家,将来还想‘以画为生’。着急之下,她又多问一句:“那当前这个时代呢?”

“当前这个时代,‘以画为生’更难,照相系统装进了手机,普及到个人,人们欣赏画面艺术的范畴更广了,手绘画市场越来越窄。

再说,现代人生活节奏快,有闲情雅致欣赏艺术的,没有多少。

而且,闲情雅致的人里面,太穷的人看到寻常画家的画,不会想着去买,对于他们来说,看看就行了;太富的人看到寻常画家的画,也不会想着去买,因为他们追求的是世界稀有名画。”

老师林寒说完,又给了陈露一句规劝:“而今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如果是艺术画的初学者,我劝你尽量还是不要有这种‘以画为生’的想法。”

规劝结束,林寒远离了陈露的座位,他已经在那里逗留太久,再聊下去,怕是有搭讪漂亮女生的嫌疑……虽然自那以后,陈露再也没有见过林寒老师,但老师的这一席话,却深深影响了她,并为她以后再以后,做人生方向的抉择时,埋下了伏笔。

而陈露之所以在当时没有完全赞同这些话,是因为——当局者迷。

当时她觉得自己或许是天才中的奇才,只系统地学了3年绘画,就已经卖出去了总价多达1o万的画作!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