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第二天就分配了两个去年刚毕业的女孩子到我组里“轮岗”
。我像对待测试组新人一样给她们做培训,手把手教她们做测试。同样也要求她们像对待正式工作一样投入。
刚开始两周里,她们还是百分百投入的。但是两周之后,结束了所有的培训课程,像测试工程师一样全天做测试工作时,她们告诉我,原来部门的组长又开始安排些工作给她们,无法全职投入了。我开始没有反对,因为我这边工作本来就有正式的测试工程师在负责,她们很多时候都是做些重复且边缘的任务。
但是慢慢地,她们越来越少时间了,安排给她们的工作经常无法完成。一问原因,说原来组里的活很多,很难抽出时间来做测试了。轮岗的建议是我提出来的,但是却没有按之前期望执行。我想想,还是找到院长反映了这个情况。
院长听完后,没说什么,只是说他会去了解下情况。几天后,他告诉我,现在产品线有些忙,缺人。等他们不忙了,会继续过来轮岗的。领导都这么说了,我也没说什么。只是这一忙,就是一个多月。
有个女孩a还是很积极上进,去年入职时我还没进公司,其他人也没有给她任何正式的培训。轮岗时我对研组织和流程等全方位的培训,她觉得非常有用,学的很认真,有什么问题都会主动问过。在这一个多月,她有时间也会主动告知我,让我安排工作给她。她是我在部门里见过最上进最讨喜的女孩子,我也是倾囊相授。她轮岗结束时,写的轮岗报告非常认真和仔细,获得了大家一致好评。
而另一个女孩b,懵懵懂懂,随波逐流,得过且过。有活就干,有问题从来不问,凭自己主观判断,因此期间出过几次错误。有时我主动帮助她,她非但不领情,还特别排斥。我想她轮岗应该不是自愿的吧,随她吧,修行靠个人呀。后来原工作那边说忙有工作安排后,她就再也没有找过我了。
三个月很快就过去了,两个女孩都提交了轮岗报告。女孩a主动和我告别,还说轮岗受益匪浅,以后工作上有什么问题找我请教的话,希望我能帮忙。而女孩b早就没有和我聊过了,轮岗报告敷衍得很,看得我只觉得是白教她了。
因为我带过她们,以后的日子还一直关注着她们。结果不出意外,女孩a工作踏实,人缘极好,绩效一直都很好,经常受到部门的好评。一年后考上编制离开了公司。从她的朋友圈看,她应该过得不错。
而另外一个女孩b,摇摆不定,做啥啥不行。做产品助理不行,又去做前端。做了几个月前端,嫌累嫌辛苦,又去做uI。结果做uI能力还是不行,只好去做项目助理。这份工作算是做的长久的,总算没换(也没啥工作可换了)。绩效总是在b徘徊。
本来轮岗这事情就这样结束了,没想到有天大家盘点部门人员绩效时,提到她时,大部分人都摇头。院长突然说:“本来我之前想把她干脆放到测试组,没想到她拒绝了,说和鹰总有代沟。”
我那时诧异极了。什么?有代沟?又是代沟?
不同年龄,不同地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与人之间都会有代沟呀!而所谓的“职场代沟”
从本质上讲,其实就是“心理上的距离”
。因为是人们选择信息角度的不同,造成了心理距离,就像沟一样,影响着在沟两边人之间的理解和沟通。“职场代沟”
的根源不是来自年龄,而是源于不同的经历、观念、心态。
我年龄大,资历长,但是很少倚老卖老呀!而且我喜欢聊天,喜欢八卦,喜欢尝试,市面上好多新奇玩意,很多明星社会八卦都是手到擒来,自己觉得挺尊重别人的想法和观点了。况且职场上大家都是因为工作而在一起,偶尔的认知不同就真的那么严重吗?
反观新入职的年轻人,碰到一点点挫折,就说这是“代沟”
。而很多管理者也根本不去了解情况,就凭着主观判断他们之间因为年龄差异肯定就有“代沟”
而定案。结果导致“职场代沟”
这个词家喻户晓,哪里有问题就往哪里搬。
其实真的不用这么刻意去强调,个体差异有时候比年龄差异还要大。成熟的管理者在听到这样的反馈时,要去了解事情生的始末,然后针对性地去解决问题。而不是简单地从年龄资历上就判断存在“代沟”
,而糊涂和简单了结。最后却让双方都很郁闷,导致越来越深的“沟”
,并不断蔓延出去。
真心希望大家以后不要总是拿着“代沟”
当挡箭牌。资本家们说说也就算了,那是希望有更年轻,体力更好,更廉价的劳动力而已。而普通人也跟着凑热闹,也真是傻!一面说着缺乏“传承”
,一面又说不喜欢年长者或资历长的员工。这样下去,以后工作了十年以上的职场人都不配工作吗?大家都工作到35岁就喝西北风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