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宫里,太子成婚的仪式也基本上准备就绪,按武则天意思,大灾之年,不宜铺张浪费,婚礼尽量从节俭的角度出,也不通知外国使臣,也不允许四方州府上贡。只是简单地举行个仪式,在宫里小范围地摆几十桌酒宴。高宗觉得有些寒酸,但耐不过武则天的据礼相争,只得同意了礼部的一切从俭。
长安到洛阳只几日的路程,太子弘和人马径直开进了洛阳宫太子府,然后太子弘连衣服都没换,水也没喝一口,就径直来见父皇高宗李治。高宗一见爱子,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他疼爱地看着儒雅俊秀的太子弘,嗔怪他说:
&1dquo;弘儿,来到宫里,也不先歇歇,就来见朕。”
&1dquo;父皇,此次召我来洛阳,是不是要给我成婚?”
&1dquo;是啊,身为一国太子也该成婚了,订的是禁军裴将军的女儿,听说也是一个知书达理,善于持家的好女子。”
&1dquo;成婚也应该安排在长安,长安是国之都,名正而言顺。”
&1dquo;你母后只愿意住在洛阳,弄得朕和文武百官也跟着来洛阳,弄得洛阳反成都,长安成陪都了。”
&1dquo;父皇,眼下我还不能成婚。”
&1dquo;什么,不成婚?礼部已把婚礼的事安排的差不多了。再说,你年龄也不小了,今年虚岁都十八了,有些比你小的王子们也都成婚了。”
&1dquo;父皇,还有三十多岁的公主没有成婚呢。”
&1dquo;三十多岁的公主,谁?你哪个皇姑?没有啊。”
&1dquo;不是皇姑,是皇姐姐,是父皇你的亲生女儿,宣城和义阳!”
&1dquo;宣城和义阳&he11ip;&he11ip;哎--是啊,如果她俩还活着,如今也都三十出头了,可惜她俩天不假命,十一、二岁就得一场急病死了。”
&1dquo;父皇,谁告诉你,两位姐姐病死了?”
&1dquo;谁?我忘了,大概是掖庭令吧,我说去看看,你母后怕我伤心,不让我看,哎,过去的事了。”
&1dquo;父皇,下午我想请您和母后到儿臣那里去吃一顿便饭,儿臣从长安带来父皇最爱吃的&1squo;暖寒花酿驴蒸’。”
&1dquo;好,好。你母后又去侍中省了,她一回来,朕就和她说。”
&1dquo;儿臣就先回去安排,请父皇和母后一定光临。”
&1dquo;一定,一定。哎,多么孝顺的孩子。”高宗望着转身而去的太子弘由衷地赞叹着。
下午的时候,武则天回来了,高宗见面就和她说:&1dquo;弘儿回来了,还要请我们去他府中吃饭呢。”
&1dquo;咱们就过去。”和高宗不一样,对儿子的孝顺武则天并没有表现出多高兴,她一脸疲倦的神色,深深地叹着气,伸着胳膊,任宫女们侍候着梳洗。
&1dquo;弘儿给你说什么了吗?”武则天问高宗。
&1dquo;没说什么,不过朕听他说什么不愿成婚,朕当时说了他一顿。”
&1dquo;为什么不愿成婚?嫌裴居道的闺女不好?”
&1dquo;他又没见过居道的闺女,怎么知道她不好。我也弄不清,待会你当面问他吧。”
&1dquo;据长安来的探报说,皇宫里的掖庭令已被弘儿秘密关押,弘儿又另委东宫的太监接管掖庭。”
&1dquo;为什么?”高宗问
&1dquo;具体情况我也不清楚,正在着人详细调查。哎,这孩子是越来越胆大了。”
&1dquo;还调查什么?待会你当面问问弘儿不就行了吗?你动不动就神神秘秘,亲生儿子都不放心,依朕看,掖庭令有错,没有错弘儿也不会换他。弘儿是个仁义、懂道理的孩子,他一般不会做出什么出格的事。”
说话间,武则天已收拾停当,这时天也不早了,便和高宗一起出殿登上步辇,向太子的东宫驶去。
东宫里大红灯笼高高挂,甬道上红毡铺地,宫女们来来往往,忙这忙那,到处洗刷一,打扫一,显示出了喜庆的不同寻常的气氛。高宗皇帝一下步辇,就对身边的武则天说:&1dquo;人说庭院不扫,何以扫天下。今观东宫,里里外外,干干净净,赏目悦心,由此也可以断
定,弘儿将来也是个治国的能手。等弘儿成了婚,再过一、二年,朕就禅位于他,让他好好地施展他的聪明才干。”
&1dquo;父皇、母后,请--”太子弘也率领东宫的太傅宾客们迎了出来。高宗见太子身后的几个饱学的良佐也异常高兴,又夸奖了一番。宴席已经摆好,虽说菜样不多,但却很精致,高宗入席后,见桌边只有自己、武皇后和太子弘三人,旁边还空着两个座位,就问太子弘:&1dquo;这两个座位是谁的,你的那些幕僚呢?”
&1dquo;回父皇,今天是家宴,幕僚们在另一间屋子里开宴,至于这两个座位,也不是给外人留的,待一会儿您就明白了。”
&1dquo;这孩子,越来越有心了,”高宗笑着说,然后他拿起筷子,&1dquo;不管谁了,朕先尝尝弘儿给朕带的&1squo;暖寒花酿驴蒸。’”
&1dquo;父皇,请--”太子弘热情地动手给高宗动手斟酒,夹菜,见武则天冷冷地坐在一边,也不动筷子,也不端酒杯,就问:&1dquo;母后,你为什么还不吃?”
&1dquo;弘儿,别卖关子了,快把你的什么客人请出来吧。”武则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