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69书吧>渡劫老祖的科举官途by余缠缠 > 第72章(第2页)

第72章(第2页)

宣和帝颔,“朕听闻他曾是建州乡试的解元?”

毕竟建州乡试的成绩是宣和帝亲口说要作废的,所以此时即便提及也只能说“曾是”

了。

“是。”

越国公一听宣和帝提到建州乡试,那也不敢多说。这解元都让宣和帝取消了,再说出口可不就是抱怨了吗?

“进京时遇上山贼还毫无损?”

这个事韩博毫除了递折子描述过之外,还当面表述过,宣和帝对此事也十分关注。

“是。”

越国公点头,实在不明白宣和帝是何用意。“据他所说,是从小习武,所以对上山贼倒也不怕。再加上当日还有侍卫在场,好在有惊无险。”

“京里出现山贼”

那是怀阳府尹的职责所在,而此时宣和帝这样将问不问的,越国公不可能主动开口去提这些。万一越国公说了什么,让宣和帝以为韩博毫事儿没办好,那就糟了。他虽然与韩博毫交情不深,但韩博毫至今这府尹都做得不错,越国公也没理由背后捅他刀子。

“在上元节解了翰林院的花灯?”

翰林院那个花灯是宣和帝应允的,每次都会在摆出去之前先交由宣和帝亲自查看。今年的灯谜自然也不例外,宣和帝拿到那个灯谜时也琢磨了好一阵子,最终却也还是由纪翰林主动说出的谜底。也就是说,宣和帝也没能猜出来。

越国公不可能从头到尾只听宣和帝在说,而自己只回“是”

“是”

“是”

的。这样宣和帝非但不会觉得越国公毕恭毕敬,反而会认定他是在敷衍。越国公这才说了句,“臣问过孙儿,确有此事。”

依越国公对宣和帝的了解,宣和帝是一个非常讨厌别人故作聪明的人。越国公也不主动去揣测宣和帝说这些话的意图,只顺着宣和帝的话往下说。“纪大人这谜面真是高啊。”

越国公并没有提什么“凑巧啊”

、“运气好啊”

之类的话,毕竟这些个谦词连他自个儿都不信,在宣和帝面前最好不要油腔滑调。

“听你这么说,认亲应当是在起复之前了,怎么昨儿个才摆宴?”

宣和帝当真如同与越国公闲话家常一般,两人又落了几子,外头的内监估算着时间进来给宣和帝与越国公添了茶水。

又来!

越国公敛下心神,他认墨珣作干孙子并非别有深意,只要如实回答便是。他将注意力完全放在了棋盘之上,话语也简单明了,就如同两人真的在闲聊一般。“早前在建州,臣想着建州那边也没几个熟人,办与不办也没多大区别。”

越国公把事情讲了清楚,“臣奉旨进京之后,珣儿考完了乡试才到了京里。之后又听闻珣儿的二舅赶考,臣就打算等珣儿的家人进京再办。这一等就等到朝考结束了……”

这与宣和帝听到的也差不多。

宣和帝又落一子,收了几个白子之后,继续问:“朕今早听闻,昨日认亲宴上有人寻衅闹事?还曲解朕的圣旨?”

越国公也不敢表现出自己早已知晓宣和帝会问的话,再加上昨天宴会并不小,他请了那么多人,宣和帝会知道不足为奇。“是,昨日宴会散了之后,臣曾问过珣儿。据他所言,乃那闹事者主动挑事。”

越国公不可能说是因为宣和帝下旨取消了建州乡试的成绩,这才使得那吕克复对墨珣怀揣恶意。毕竟此言一出,那就是在抱怨宣和帝处事不公了。“闹事者既接了帖前来赴宴,却又在宴会上头说珣儿‘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噢?”

宣和帝眯起眼来,“竟有这事?那后来呢?”

这事儿宣和帝倒是不知情,他得到的线报也只是说闹事者在宴会上出言讥讽墨珣乡试作弊罢了。

“珣儿反而说了他一句‘想君小时,必当了了’,这就使得闹事者恼羞成怒了。”

越国公拈着棋子又看了看,这才将棋子放回棋笥之中,“臣输了。”

宣和帝也不在意,手指轻轻敲了敲棋盘,外头的内监便进来将棋盘收拾妥当了。“有点意思。”

宣和帝笑了,“赶明儿带进宫来给朕瞧瞧。”

“是,这是臣孙儿的荣幸。”

越国公瞧着宣和帝此时似乎心情不差,便想着在宣和帝面前提一下,让他能够允许墨珣后年的乡试在怀阳城参加。“启禀圣上,臣这干孙子的户籍尚在建州,后年的乡试,臣想给他求个恩典,让他能在怀阳参加科举,以免舟车来回。”

宣和帝点了点头,而后又笑着摇头,“等你带他进宫来,让他自己来求。”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