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家原本就不是诗礼之家,更何况骆晋雪还是个女孩,也就小时候去私塾上过几天学,会背个《三字经》,《百家姓》之类,认识常用的字,但再文气一点的东西就不会了。
如今她要写信,自然是要给陶子和写,陶子和是个读书人,姑娘家的总想把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心上人,所以就想学写信。
薛宜宁便让她写自己想写的话,再指点她将那些白话稍作修饰,写到中间时,薛宜宁帮她在中间插了句诗,“难将心事和人说说与青天明月知。”
这诗浅显易懂,又极美,让骆晋雪将诗来来回回地念,神往不已,缠着她将整首诗写下来说给她听,听完还不满足,又要多学几首诗词。
薛宜宁下意识去看房中,却发现这不是自己薛家的闺房,连书架都没有,更没有那满满当当的书了。
想了想,她到一只箱子旁,翻了一会儿,还真翻出两本和《女四书》放在一起的诗集来,一本《辋川集》,一本她自己摘录手抄的诗集。
她将诗集放到骆晋雪面前,说道:“我这里只找到这两本,你先翻翻,可先看《辋川集》,看完了,改日我给你拟个单子,你去外面书局买几本诗集来,多读多琢磨,自然就会了。”
“这么简单?”
骆晋雪被说得劲头大起,立刻就打开诗集翻起来,先翻了《辋川集》,再放下来,看薛宜宁手抄的诗,不禁感叹道:“嫂嫂,你的字真好看!”
薛宜宁轻声回:“只是写得工整些罢了,你若多写几封信,字也好看了。”
说到写信,骆晋雪就脸色泛红,随后才想起信还没写完。
她在薛宜宁这儿磨了整个下午,到薛宜宁去安排事务、晚上去侍候老夫人用饭,都不曾走开,直到傍晚才将信誊抄完,自己看着格外满意,欢欢喜喜叠好了信,又拿了那本《辋川集》才回去,说晚上还要去背几首诗。
薛宜宁看着她雀跃的样子,总觉得心里的空缺似乎也被填满一些。
夜里,她躺在床上,总也睡不着。
她也曾如骆晋雪这般满怀少女情思,也曾一遍遍读诗文,想让那个云端的少年郎高看她一眼。
她的字,许多人都夸好看,其实那是她刻意练过的。
提前一年,哥哥说来年要请裴隽到家中来赏梅写诗,她听了消息,就开始钻研怎么把诗写得更好,又觉得自己字差了些,然后就每日每夜地练,终于觉得自己的诗可以与哥哥相媲美了,格外得意。
可是到了那一日,她却病了,脸上起了红疹,不能见人。
听着梅园的欢声笑语,她在床上躺了一天,几乎暗自垂泪。
但到了第二天,平南王府派人送来几包药材,说是宫中太医开的药,将药煎好,以纱布浸湿后敷于脸上,两日红疹可退。
她照做了,第一日就好了许多,第二日几乎就看不见了,家中人都称,果然是神药。
那算是她最欢喜的时候吧,平南王府没有人知道她起了红疹,只有他;她因为怕丑,不让哥哥说自己脸上起疹,他却还是知道了,一定是费心打听了的。
那是她第一次隐隐猜测,他是不是也有些在意她。
往日种种,历历在目,却是物是人非,一切都成了空。
她终究是睡不着,避着守夜的玉溪,披上衣服起身,推开花窗。
窗外月朗星稀,一片皎洁,人静更显夜清幽,唯有的那点睡意更加一扫而空。
她点了蜡烛放在窗边桌上,忍不住就着烛光与月光,翻开桌上那本自己亲手摘录抄写的诗集。
再看曾经的字,曾经的诗,想起抄诗时的心境,恍如隔世。
在那些李白、杜工部的诗抄里,也夹杂了许多诸如“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朝与暮”
之类愁绪满怀的思春之句,一切都只为他。
可是如今,相知相守已是空想,她只要他好好活着便好……
不知过了多久,门外依稀传来一阵男子的声音,宁静的夜里,听得倒清楚,是肖将军的声音。
肖将军就像他的名字肖放一样,狂放粗犷,勇猛急躁,平时说话就高声大气,此时喝了酒,说话声音自然不会小。
薛宜宁知道,骆晋云晚上没回,如今看来,是和肖放等人一起去喝酒了。
她低下头,将手上诗集书页被折了的一角仔细按压,小心翼翼抚平。
骆家大门打开,门外的车马声渐渐远去,可知是肖放走了,骆晋云进门了。
她看到自己曾经放在诗集里的一枚小小的书签,那书签放置的地方,抄着他的诗。
为了掩人耳目,在同一页里,她还抄录了父亲的诗,哥哥的诗,同一时间京城里另一名才子的诗,而他的诗就有意夹在几首诗之间,上面署名写着他的字:裴昭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