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朱由检萌生了在六部之中另设一个学部的打算。
之前天下的人才培养和遴选,以及科考,都是礼部在负责。
但是眼下推行新学,礼部肯定是忙不过来。
反而是李邦华一直在为新学的事情忙前忙后,所以设立一个学部,让李邦华担任尚书最为合适。
而且这新学推广,对于大明那是功在千秋的事情,提升百姓素养是一方面,促进社会生产力,增加社会活力是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新学,让这个天下都意识到机巧商贸的重要性。
以便于后面等休养生息数年后,开战工业革命!
想到这里,朱由检便道:
“今日就先到这里,今日商定的这些事情,明日早朝,朕会推行一个新学国策!”
离开京师学宫之后,朱由检回到宫里,就让司礼监的太监们按照今天的意思拟了一道国策。
第二日早朝,依旧是全部京城的官员上朝。
早朝一开始,昨日司礼监拟写并让朱由检过目了的新学国策就发到了每个大臣的手中。
当看到这新学国策的时候,百官们的表情也都精彩至极。
将天下所有的私塾收归朝廷,这是古往今来,闻所未闻的事情!
虽然太祖皇帝开国的时候,以朝廷的名义在全国推行私塾和书院,但是也不曾将私人的学堂去不收归朝廷,更不曾严禁私下教书。
而且这皇家私塾和朝廷私塾之分,更是令人费解,除此之外,今后的私塾还要教授除经学之外的商学算学工学等等学科,可谓五花八门。
“这新学国策,是为朝廷更好的选拔贤才,如今的大明朝,无论是机巧武备制造,朝廷商贾管理,亦或者皇家商帮的运营,田亩产量提高,都要专业的人才!这些都要从私塾学堂开始培养。”
“而不是让学子们都在书堂穷尽一生,研究一无是处的经史子集!”
“故而这新学国策,凡是我大明疆土,都要从现在开始强制施行,所有的私塾学堂直接改为朝廷所有!所有的教书先生可以投身朝廷的私塾学堂,由朝廷每月给养……”
“此国策,何人有异议?”
百官就是有想法,也不可能再有异议,一时间朝堂之上的百官全都开始附和起来。
“陛下这新学国策利国利民,朝廷掌管私塾,花银子让百姓念书识字,实在难能可贵……”
“新学推广关乎朝廷新政推行,此国策乃是陛下英明圣裁,臣等没有异议!”
说罢,朱由检继续道。
“十日后,京师学宫竣工,这新学国策正式推行,到时候,朝廷会举办一场南北大辩,南方数千学子适时将会进京,与北方学子一道辩经!”
“到时候,朕要亲自观辩,文武百官皆需到场。”
朱由检此话一出,现场便有大臣站了出来。
“陛下,这南北大辩,对于朝廷只怕太不公平,过往数年,北方各省天灾战乱,民不聊生,数年科考多是南方学子登榜,北方学子能上榜者寥寥无几!”
“而且南方儒学之风盛行,十门之中,必有三户从文,大儒经学之家遍地,南北大辩,北边学子处于劣势啊!”
“就是啊陛下,眼下南方学子不近皇恩,抵制新政的同时,更是排斥新学,这要是让南方学子赢了,朝廷推行新学和新政岂不是雪上加霜?”
而面对百官对于大辩输赢的担忧,朱由检完全可以理解。
大明朝过往百年,南富北贫,南方学子厉害是天下公认的事情。
不过朱由检压根就没想着让南方学子嬴,大辩的输赢关键还是先招拆招,自己之前让西厂监察这些南方学子的言行为的就是能在大辩的时候,保证朝廷嬴得万无一失。
而且大辩的输赢,其实无足轻重,这一千多南方学子来京城才是最主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