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还靠山吃山。
春初挖竹笋、冒出头的野菜,榆钱、菊花脑,吃不完就晒干腌制,山里还有漫山遍野的花,做花糕、做香包。
夏时山里有一大片的薜荔果,做冰凉粉最好。这时搭的毛豆熟了,糟毛豆也能安排上桌。早起采菌子,夜里摸到林子里看萤火虫,躺到草坪上看星空,听夏夜的蝉鸣。
秋起忙着采收,各种蔬果运回去,等到冬日,支个火盆,躲在房子里猫冬。
闲时自己织布、用羊毛织围巾、去采虫白腊做蜡烛,还造各种现代的小工具。
哪怕在山林间,日子也能过得有滋有味。
【本文指南】
1。女主一家三口穿越,是指她、男主和他们的女儿,设定不会改,纯粹山林生活,会和山民打交道。
2。主打家庭感情流。
先洗头,做王侯,先洗腰,一辈更比一辈高,和好乖乖,三朝吃了黄连苦,往后日日吃蜜糖。——《中华年俗文化》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
焖肉面参考——《寻味中国:上海&mdot;苏州》感谢在2o22-o7-o222:39:31~2o22-o7-o318:o6:23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草亭客2瓶;Vksuga啦啦啦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24章咸齑大汤黄鱼
因着明日一早去海湾,阿夏很早便睡了,第二日时起来气色很好。
想着要出门见人,总不能再糊弄,挽插簪,特意盘了个很小的花苞似的小揪。换了身之前做的缠枝纹锦春衫,浅浅描个眉。
十五六岁正是颜色好的时候,无需过分敷脂粉,她连口脂都没有用。
将将作罢,底下方母已经在唤了,&1dquo;阿夏,船快到了,你快些下来我跟你一道去。”
阿夏把东西拿上,才赶紧和方母一道出门去。她们家里其他人都忙着,也没有功夫特意跑到海湾去吃顿饭,只有她们母女俩同行。
盛母叫来的船比乌篷船要大上很多,是双层的,两排的划桨,游得比小船要快上不少。
阿夏才刚看到这艘船,二楼船顶上晓椿就眼尖地瞧见她,招招手,&1dquo;阿夏,快点上来,就等你了。”
方母让她自己上去,自己和一楼船舱的盛母说话去了。她小心地沿着船上的木梯上去,船顶很开阔,有点微拱,晓椿几个站在栏杆边上,正在说话。
小阿七的手肘抵在栏杆上,他慢悠悠地道:&1dquo;在海上风吹日晒的,只怕浔哥他们这脸都要被晒得黢黑。”
&1dquo;那我觉得不会,两个人本来也白不到哪里去,再黑一点不会很奇怪。”
山桃最厉害的就是她这张嘴,一视同仁无差别对待。阿夏不由自主地赞同,不过想起盛浔的那张脸,觉得黑一点白一点人家都那么俊,也没什么好比较的。
于是把话给岔开,&1dquo;我听伯母说,他们去山亭这一趟,还给我们带了东西来。”
说起这个山南立马接话,&1dquo;山亭我知道,那地方听说嗜辣,人人都能吃辣,把花椒什么当做菜似的,大把大把地撒下去。吃一口满脸通红,我倒是想尝尝这个味。”
只要好吃,他什么都想尝一尝。
&1dquo;辣?那还是算了吧,我吃不来。”
晓椿摇摇头,陇水镇爱吃辣的人很少,以至于花椒辣椒都不怎么卖,大家自然也养了一副吃不了辣的舌头。
阿夏倒是挺感兴,辣菜莫名有种向往,不过只想了想,便作罢了,怕自己吃的脸上都是小疙瘩。
大家在船顶上吹着风,底下的桨划得飞快,从明月河的桥洞游过,于水道上七拐八拐,水路越来越开阔。
河道也在渐渐加宽,清亮的河水慢慢也变了颜色。阿夏鼻尖闻到一股咸湿味,抬头向远处眺望,海面是青蓝色,平静无波,偶有几只雪白的海鸟从浮云边上盘旋之下,在海面低飞而过。
海湾的码头很大,一道长而宽阔的石堤,上头扎石柱,柱子上悬着高大的海船,长长的桅杆,旗帆烈烈作响。
住在码头旁的人家,房子都是青石砌的,垒得又宽又高,檐下瓦背上晾晒的竹匾上全是海物,靠海自然要吃海货。路边小贩敞开的袋口里也全是又大又好的鱼干。
此时人不算很多,要是三五更天或是天刚亮时来,那个时辰海物才刚运来,各镇的村民划船赶来,码头上都挤满了,还要的就站在石堤上,拿根桶往下吊。
所以当阿夏站到海湾的青石路上,鼻尖充斥的全是海腥味。路上所见的人也跟陇水镇不太一样,他们大多拿头巾包住脸,或是带着斗笠,毕竟海湾的咸湿气不养人,脸上有裂口,沾着风也作痛。
这不是她第一次来海湾,只是当时跟着大伯来时年岁还小,这么多年也没有再来过,感觉海湾变了个样子。
她站在路上试图找出自己熟悉的地方,抬起头左右瞧瞧。前面有家酒楼,二楼的窗被支起来,从里面探出一张脸,皮肤黑,浓眉大眼。
看见阿夏时,他有点惊讶,紧接着将手凑到嘴边大喊:&1dquo;阿夏!”
阿夏有些不想认,闭了闭眼,还真让山桃给说中了,晒成跟黑炭似的,一张嘴只有牙齿是白的。不过才走两三个月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