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那马车由远及近,竟在自家门前停下,杨氏的眼珠子都要凸出去了。
那马车停靠稳当,便自车上下来两个穿戴不俗的中年妇人。
两人张望了一眼,便走到宋家门,扬声问道:“敢问,这儿便是宋老爷府上么?”
第十四章柿子单拣软的捏,于这等人不……
杨氏微微一怔,张口回道:“我家公爹是姓宋。”
这两个妇人,皆是一样的穿戴,一个容长脸面,湖绿色缎子比甲,杏黄色长裙;另一个大圆脸,水红色绸子比甲,绛紫色绵裙。听得杨氏所言,这两个妇人扫了一眼这地下的鱼鳞血水,又看了看那立着的妇人手中的剪子,面色微变,旋即堆下一脸的笑来:“大嫂子,我说的是宋大年宋老爷。”
杨氏点了点头:“那便是了,他是我公爹。二位大娘从哪儿来,找我公爹敢是有什么事体?”
二人倒有些怔了,那容长脸面的妇人先开口道:“我等是从京城过来的,寻宋老爷说几句话。”
说着,便不肯言语了。
杨氏眼见这二人穿戴不俗,又是打从京城里来的,张口便是流利的京腔,心中寻思着怕有什么来路,便忙忙进去告知婆母。
今日宋家父子照旧在县里开铺子,独留刘氏在家。
其时,宋家的女人们才做过午饭,刘氏正在厨房收拾家伙事,听了儿媳的言语,微微错愕。
半晌,刘氏点了点头,擦了把手道:“我知道了,去把咱收着的茶叶取来,再烧壶水。”
须知这乡下地方待客,往往一壶白水就罢了,唯有要紧的客,才会有茶点款待。
杨氏听了婆婆的话,不敢怠慢,忙取茶叶烧水去了。
刘氏便走到外头,见了那两个妇人,淡淡招呼道:“王嫂子、李嫂子,有日子不见了。”
那两名妇人见着她,满脸堆欢的应了。
寒暄了一阵,刘氏便将她二人迎入正堂坐下。
二人打量了一番这堂屋,见不过是寻常乡下的房舍,墙上甚而还挂着些农具,心中便皆有些不以为然。然而她二人都是久经世故的人了,脸上自然一丝儿也没带出来。
那容长脸面的妇人夫家姓王,便是刘氏口中的王嫂子,她当先说道:“宋太太好,府里老太太并各房的老爷太太都惦记着宋老爷、宋太太。只是这两年府里杂事多,所以没顾得上过来问候。原本去岁年底,老太太本意打人过来问安,又想接府上姑娘过去小住几日。奈何年底府中备办年节事宜,到处忙乱,硬接了姑娘过去倒恐一时怠慢了,所以就罢了。幸得今年开春,老太太身子好些了,记挂着这边,所以打我们两个过来问候,又问府上怎么好一阵子不走动了?老国公爷在世时,两家是通家之好。如今虽说老国公爷不在了,这段交情还是不要断了才好。”
刘氏听着这些话,按捺不住心里冷笑了一声。
这两个妇人是靖国公府的内宅管家,以往刘氏带女儿过去做客时,常与这二人打交道。她二人最是趋炎附势,拜高踩低的,起初听闻宋桃儿是老国公爷亲自定下的儿媳,宋大年又是老国公爷的救命恩人,只当如何富贵权势,巴结的很。后见宋家如今不过寻常农户,又给不出几个赏钱,便渐渐怠慢起来。后见二房老爷太太很不中意这门亲事,料想成不得事,明里暗里没少使绊子,给宋家母女暗亏吃。
刘氏起初心里不忿,回家同宋大年讲。
宋大年却是个通透的,说:“这等事,在他们高门大院里想必司空见惯。罢了,既是门第不匹,你也少带桃儿过去,没得自寻不痛快。当初我搭救国公爷,不过是职责所在,没想过要什么答报。这等门第的答报,咱也受不起。”
刘氏闻听丈夫言语有理,便也歇了这心思,少了往来。待老国公爷丧事一过,索性再不登门。
如今听王氏这一番言语,倒好似断绝往来是宋家的缘故,这等便宜占尽还要做好人的嘴脸,当真叫她膈应!
刘氏尚未开口,杨氏便将茶水送上来了,便又让茶。
王氏接了茶碗,看了一眼杨氏,笑道:“想必这就是府上娶的大奶奶了?好标致的容貌,大少爷当真是好福气。”
杨氏不明就里,看了婆母一眼,没接这话,笑了笑便端了茶盘子出去了。
刘氏心里越奇怪,这国公府里的下人从来鼻孔看人,今儿忽喇叭的找上门来,又竭力奉承,真不知有何意图。
她索性耐着性子与她们周旋,看她们到底意欲何为。
果不其然,这两个妇人扯了几句闲篇,便渐渐将话题引到了宋桃儿身上。
王氏问道:“桃儿姑娘怎么不见?”
刘氏心底暗道:这便来了,想必那靖国公府里的少爷到了说亲的岁数,有这门亲事在怕日后让人说出不好听的来,所以今儿打人来。虽说他爹也说这门亲事成不得,但我家却不能先开口,免得日后叫人说起来,是我们老宋家不识好歹退了亲,与他国公府无干。我且先与她周旋着,看她如何说法。
当下,刘氏淡淡说道:“这不春耕活计忙,田里雇了几个人,这大晌午头的,桃儿送饭去了。”
说着,又笑盈盈道:“两位嫂子打从京里过来,可吃过饭不曾?若不曾,便在寒舍一道吃了罢。只是我们乡下人家,饭食粗陋,难免玷了二位尊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