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个月来他们最担心的便是李群玉会趁机动手,逼楚微清自己前往西边。
如今阵势也算是比他们想象中的乐观不少,最起码还没到需要御驾亲征的地步。
“有人选了吗?”
中书令问。
从楚微澜那一代开始,朝中便已经有缺乏良将的趋势。只是那会还有个楚微清可以顶着,这小子打仗可比管理朝政神多了,少年时有个外号叫大尧小战神。
但如今楚微清在位,便像是将棋受困,动弹不得。而能用的人也在宫变之中死了不少,现在培养起来的又差口气,恐怕难当大任。若非如此,大家也不用这般发愁。
中书令这般问,他们自然是不会答的。
但是上了年纪的忠义侯冷哼一声:“薛大人何不问,要是老夫还心有余力,定会自请前往天关城。”
听见他的声音,方君宜有些意外地望了过去,要知道忠义侯已经有几年没回过京城了。
其他人被他这句话闹得脸上无光,好像是他们为了推卸责任才不去似得。
“忠义侯这话可就不对了,都说老当益壮。您的经验比我们更加丰富,小小蛮族,还不手到擒来?”
有人不服道。
此话一出,引起了其他不想惹事的武将附和。
“确实,老前辈怎么都比我们这些京城吃干饭的强。”
“是啊是啊,我们也就是会喊喊口号,那比得上您。”
眼看就要吵起来,张平只好出声劝和:“行了,正是需要各位出力的时候,不要先自己人吵了起来。”
张平的劝和没起什么作用,这些个带头吵架的武将,没有停嘴的意思。
“左相,不是我们几个粗人不给您面子。只是这沙场上的事,你们文化人不懂,就别跟着瞎掺和了。”
和忠义侯呛声的人不想就着台阶下,反而阴阳怪气道。
他这一开头,其他人又跟着吵了起来。
“就是,我们也是但心天关城。再说了,这事关蛮族,谁知道是不是有人勾结蛮族,才让玉城沦陷的。”
“冯将军说得对,玉城那地方本来就黑,总不能带着兄弟们往死路里走。”
他说得义气,却惹得忠义侯又是一阵冷笑:“这会说得比谁都响,倒是忘了到底是谁在供养你们这支军队,吃饱了摔碗骂娘的狗东西。”
眼看就要再次掐起来,张平等人没有继续劝,反而是看着他们吵。
方君宜窝在椅子里,怀抱着手炉,竖起耳朵聚精会神地听他们说话。若是说文臣说话全是弯绕,那么这群武官说话就直很多,几乎心里想的是什么,说出来便是什么。
当然,不能说的他们也一句都不会说。
但这也不妨碍方君宜用读心术去听,除去对老前辈和文官的轻视。他们更多的是在考虑怎么才能给自己捞到更多的利益,毕竟这些年留在京中也算是锦衣玉食,早就吃不了边关的苦了。
他坐在那不动,尽量降低自己的存在感,同时思考着为什么这些武官怎么这么抗拒去西边天关城。
武将升官靠军功,没道理会抗拒这种机会,除非是有人许诺过更加丰厚的条件,这些条件甚至比打会玉城还要诱人。但方君宜不觉得真的有这种好处,于是他悄悄偏过头,去听楚微清的心声。
一向吵得要死的楚微清却是跟这满屋子吵闹的武将正好相反,他很认真的在考虑着天关城的情况,并没有在意他们吵架。
或者说,他已经习惯了。
他心中能派出去的人选并不多,挣得了军功只能说明敢拼命,并不代表他们的脑子就能够带得了兵。
这些年楚微清费尽心思,也不过是培养出了三个能担大任的。韩志便是其中之一,但是现下看来,他们的经验还不足够应付情况复杂的天关城。至少,蛰城的隐患去除之前,他们都不适合。
至于眼前这些依仗资历的就更不用说了,虽然他们服楚微清的本事,但并不代表他们的心中没有自己的小九九。
若是幸运,派过去的人老实,不会被李群玉的人策反,那还好。若是倒霉,那人正好被策反了,那么西边连带着那几万兵马,可就真的陷入一团迷雾,脱离他的掌控了。
方君宜兀自琢磨了一会,感觉自己应该是找到了这位烦人的狗皇帝到底是叫自己进来做什么的了。
无非是他信不过这些人,也分不清他们心中的偏向,干脆聚在一起,看看谁先露出马脚。而他要做的,就是观察这些人的小动作,看谁是真着急,谁是假着急。
虽然不知道楚微清为什么会觉得他能分得清这些,但就这么点小问题,他还是能胜任的。
那两个武将越说越大声,一旁的一个年轻人终于忍不住了,高声说道:“既然各位都不愿意去,那我去。”
方君宜盯着他看了会,发现这小子是真的想去。
但他那些老前辈也不是吃素的:“你去,你懂带兵吗你就去?你知道西边现在还剩多少人吗,怎么规划粮食,什么天气?最重要的是,你分不分得清军中谁是探子,谁是叛徒?”
那个年轻人被问得哑口无言,只能缩回去角落里站着。
“也不是说看不起你年轻人,但你们就没考虑过旁边蛰城是李群玉那老贼的老巢,他会不会给你下绊子,你又能不能接招呢?”
方君宜听得有些兴味盎然,他知道这群武将说话直,倒没想过能这么直。
正当他想再听听这位仁兄还有什么高见的时候,却有宫女端着盘子进来了。
那里头是一碗冒着热气的姜汤,回来的路上他打了几个喷嚏,估摸着是在城门那会冻的。于是楚微清吩咐人下去准备姜汤和手炉,只是没想到这姜汤来得这么不是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