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义隆早已派斥候摸清夏军运粮路线和时间,就在决战前两天,而赫连勃勃也不是易与之辈,得知敌军主帅是刘义隆,虽然觉得实在太年轻有些轻视,但也没有得意忘形,毕竟是刘裕的儿子。
可是下面的将领可就不管那么多,攻打长安是时候也是刘裕的儿子,而且比刘义隆还大几岁,照样让他们打得大败。
其实赫连勃勃看出来军中气氛有些不对,但是现在也不能说打击士气的话,而且他也觉得他们不会失败。
对面的晋军可不是刘裕的军队,是荆州的军队,一个孩子带的兵能厉害到哪去,能比的过大夏的勇士吗!
而此时到彦之率领军中三千骑兵加强城中的一千骑兵,共计四千,由于刘义隆的改革,整个荆州军的骑兵都用上马蹄铁了。
由于是夜晚,夏军斥候又在与晋军斥候争锋中落败,更是不敢出来。
到彦之率骑兵绕过夏军大营直奔长安方向。
晋军这边,刘义隆在王华的建议下除了巡夜士卒,还在大营十里外设置了暗哨。
其实刘义隆平时训练士卒的时候就训练过夜晚遇到截营该怎么应对,所以士兵都是合甲而睡,兵器就在身边,随时都可以投入战斗。
虽然夏军夜袭的可能性不大,作为全军统帅必须时刻不能放松,否则早晚必然失败。
而且刘义隆还特意让守夜的士卒故意装作漫不经心,表现出内紧外松的状态,以迷惑夏军,让赫连勃勃以为刘义隆是个不懂军事的草包。
赫连勃勃其实根本没打算夜袭,因为他要堂堂正正击败刘义隆,最好活捉他,让他知道大夏是战无不胜的。
夜晚的军营除了几处火光之外都是黑暗的,刘义隆站在大帐外看着天空。
他想起了后世的父母,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也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回去,更不知道自己会是什么结果,会成为一代明君,还是昏君,不一定会是明君,还有完成统一大业。
吹着夜风,思绪飘飞,再看看周围自己的士兵,这就是自己的资本,就从这次大战开始吧,开启自己的统一之路。
下定决心后就回到营帐睡下,虽然穿着甲胄很不舒服,但是自己不能带头违反军令。
第二日一早,刘义隆身为主帅却跟士兵一起吃饭,这让士兵们更加的忠心,虽然平时不会总和士兵一起吃饭,但是这是在外征战,这意义就不一样了。
之后双方开始清理决战的战场,毕竟双方都不希望在交战的时候被对方埋伏了,所以战场附近的杂草都已经被清理干净。
接下来双方的斥候依然在交手,在赫连勃勃看来刘义隆就是狗屎运,能训练出这样的骑兵,等到决战的时候就让他看看大夏的勇士是如何碾压他的士兵。
这时候刘义隆也在准备,因为突袭粮道后到彦之会从后面攻击夏军,刘义隆会正面攻击,守军也会出城攻击夏军,争取最大限度消灭敌军。
这次刘义隆军中不仅有重步兵,还有弩兵,都是最精锐的装备,虽然都只有三千人,但这都是精兵。
这次是突袭,但是精兵的作用一样不容忽视。
同时城内的守军也在准备,到时候三面夹击,夏军必然大败。
到彦之这时候率骑兵埋伏在夏军运粮必经之路的树林中,斥候已经派到十里的距离,一旦现敌方运粮队伍就能以最快的度突袭敌军。
突袭运粮队伍一定要快,否则一旦敌方反应过来将粮车聚集可就不利于骑兵突袭了。
一个时辰之后,斥候回报,运粮队还有五里,到彦之一声令下,四千骑兵立即上马准备突袭。
当斥候来报还有两里的时候,到彦之率骑兵突然冲出树林,先弯弓搭箭,后面四千骑兵也都拿出弓箭,一轮箭雨之后换上长矛开始冲锋。
经过了开始的慌乱,运粮队开始集结,然而一轮箭雨,运粮队又开始乱窜,后面的临时抓来的百姓更是乱做一团。
接着骑兵开始冲进运粮队,这时运粮队开始大量死伤,本来步兵对骑兵就没有任何优势,何况又是突袭,而且运粮队连阵型都没摆好就面对骑兵冲锋。
一瞬间骑兵就撕裂了运粮队松散的阵型,一轮冲锋后骑兵扔下长矛换上长刀开始屠杀,一部分骑兵点燃火把开始焚烧粮草。
仅仅半个时辰,运粮队死伤殆尽,粮草全部被烧,到彦之率兵驱赶溃兵向夏军大营而去。
这时刘义隆和西城守军都已准备好了,得到骑兵传信,刘义隆快带兵接近夏军大营。
这时城内守军也出城奔向夏军大营。
当赫连勃勃得知粮草被劫就知道上当了。
突然大营外传来喊杀声,赫连勃勃大惊,立即指挥夏军反击。
然而刘义隆以重步兵为前部,后面是三千弩兵,两侧是其余士兵。
当重步兵冲开营寨与夏军交手,夏军现这些步兵全身披甲,手持大盾,根本无从下手,而且还要注意重步兵身后刺来的长矛。
之后三千弩兵开始逞威,三段式射击让箭雨连绵不绝,后方的夏军成片的倒下。
这时营寨右侧西城守军也冲入营寨开始冲击夏军。
两面受敌,夏军大乱,甚至开始向后冲击中军。
赫连勃勃命令亲卫击杀溃军,方才止住混乱,但这时后方晋军骑兵冲去营寨。
赫连勃勃心中不服,但是三面夹击,还有骑兵,现在自己的军队连阵型都无法摆开。
夏军将领开始劝道:“国主,撤吧,再不撤就要被合围了!”
赫连勃勃无奈下令撤退,但是现在夏军大乱,只能收拢大军向西北方向突围。
跟随赫连勃勃突围的夏军并不多,只有万余人,其他大多被围在大营之中。
见赫连勃勃突围而走,刘义隆并未命令追击,而是将剩余夏军合围在营中。
然后开始劝降,除去零星反抗其余皆降。
此战夏军除突围万余人外,被俘近三万,伤亡一万多人。
晋军伤亡约四千余人,可以说此战晋军大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