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判决的日子很煎熬。王同知熬得双眼青,好几次想将王妍从祠堂里放出来都忍下了。
大夫人和周姨娘十多天没好生吃饭,脸色明显暗淡下来。这天晚上,大夫人犹豫良久还是去了书房,接着给老爷送宵夜的命头进去,却是未语先哭。
“别哭哭啼啼的了,该来的总躲不掉。”
王同知在书房住了好几天了,倒不是公务繁忙抽不开身。而是焦虑难受睡不着觉,索性在书房里煎熬,也省得影响了别人。
如今见夫人都乱了分寸,一直背着手踱步的王同知也停下来。他拿手帕替夫人擦干泪,劝道:“哭什么,不都还好好的,周家也尽了全力在替咱们周旋?”
大夫人赶紧拿了帕子擦泪,可却怎么都擦不干净:“若不是我当初心软,也不至于闹成……”
“瞎说什么!”
王同知突然板了脸,声色俱厉:“既然养了她,那就是咱们家闺女。你生了这样的心,妍儿知道了该怎么想?”
“咱最大的儿子才二十二,浩哥儿才九岁。老爷……”
大夫人崩溃的哭出了声,见王同知脸色越难看才强行收了。可心里难受,鼻子一抽一抽的痛苦得很。
王同知知道她是善人,现在能说出这话也实在是心疼后辈。别说是大夫人了,就是他自己心里也是波澜汹涌,怪王妍莽撞不知轻重。可怪过了、恨过了,那不还是自己养了快十年的女儿?
更何况,若没有她的莽撞,上次的筹款筹银还不知道该怎样收场。
“便真的有事,想来也不会波及到孩子。周王二家一起出力,朝堂上为咱们说话的同僚该会不少。况且妍儿在开封的声望也还可以,陛下多少也会留些情面。”
大夫人带泪的眼睛充满希望的看向王同知:“当真?”
区区同知哪里能猜透圣上的心思,他要能笃定又何须愁得在书房里踱步?可若他都乱了方寸,家里的其它人又该怎样度日?
王同知对着大夫人肯定的点头,拍着她的手背道:“切不可再说伤人的话了,若不是她挺身而出解了困局。我和周知府还真要束手无策,她一心念着百姓,偏执点也情有可原。”
大夫人张了张嘴想说什么,最后也只叹了口气:“也怪我口风不紧,若不是从我那里知道升上要问责老爷,只怕她也不敢那样行事。”
“你知道就好!”
王同知自己舀了夫人带过来小馄饨吃着,吃一口喂一口到大夫人嘴边,笑道:“你也吃些,胡思乱想也改变不了结局!”
大夫人就着王同知的手吃了馄饨,焦虑也跟着散了一些:“若能躲过这次大劫,妍儿的亲事也该定一定了。这个姑娘太野,该找个人好生约束下她。”
“家里的事,自然是夫人做主。”
如此再煎熬着过了三天,刑部文书终于送下来了。周知府亲自送到王同知府上,一落座就笑道:“贤侄女吉人天相,上头不怪罪了。”
王同知喜得一愣,搓了好半天手才紧着给周大人作揖道谢:“多谢周大人庇佑,周全!”
周知府赶忙抬了王同知的手没让这揖作下去:“自家兄弟说这些就见外了!这事能成功化解,全靠贤侄女没生私心,去开封也是一心一意赈灾做事。所以,上头才说既然是为公,那便不能定性为私用和偷渡。”
“严格来说,也是这个道理。妍儿她走运河上官船完全是为了开封的乡亲,这一点,她绝对是问心无愧。”
周知府点头,脸上的笑也逐渐收了:“死罪虽说消了,可她毕竟是偷偷上的官船,死罪虽免活罪却是难逃。”
看王同知又开始担忧,周知府也不能卖关子一口子说道:“功过相抵,再当众责打十板子以儆效尤。王同知督查不严罚奉一年,不能再独断漕运事宜。”
职权被削,说不失落那不现实。可和抄家灭族比起来,这又算不得什么了。
王同知没让心里的难受显在脸上,只对着周知府千恩万谢。
“这种事情不好太过张扬,明天一早你便带着贤侄女往衙门走一趟吧。一来了了责罚,再则交接下漕运事宜。”
“但凭大人吩咐。”
送走周知府,王同知便将好消息传了下去。大夫人一听说就又哭又笑,好半天才吩咐下人道:“备席,咱们今天要好生庆一庆。”
然后又亲自去接了再次住进庵堂的周姨娘,带着家人去祠堂祭祖并放王妍出来。
一番浓重的仪式之后,王同知带了王妍出来:“上头的处理办法你也听说了,明天跟我一起去知府衙门受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