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69书吧>曹雪芹小传正版 > 第3页(第1页)

第3页(第1页)

  当然这里我仍然不妨补充一下我个人的一点见解。我为什么说这诗才是"雪芹"之所本呢?要了解这点,必先说明苏东坡用这"雪"和"芹"的历史背景和象征意义。按苏轼在元丰二年(1o79)被政派小人告,以所作诗文"讥切时事",教人灭"尊君之义",和"当官侮慢"等罪名,被逮捕下御史台审问入狱,几乎丧了性命。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此案牵连很广,据东坡自己事后说,吏卒到他家搜抄,声势汹汹,他家"老幼几怖死",家人赶急把他的书稿全部烧毁。亲戚故人多惊散不顾。情况颇有点像《红楼梦》里所描写的抄家的恐怖局面。我们固然不知道这一回是不是雪芹的原稿;但我想,雪芹在原稿写到抄家时,其情况恐怕也会和东坡所描写的抄家的恐怖局面有共同之点。而汝昌在本书中写到明清时代抄家的情况时,也正好有类似的举例,《证》增订本引《永宪录》也有"幼儿怖死"的例子。苏轼在御史台的狱里坐了四个多月的监牢,旧传御史台植有柏树,上有乌数千,故又称乌台、乌府或柏台。从来就相承作为是冷森森的地方的一种代表。苏轼前此六年还给他一位当御史的朋友写过一开玩笑的诗,中有"乌府先生铁作肝,霜风卷地不知寒,犹嫌白年前少,故点红灯雪里看。他日卜邻先有约,待君投刻我休官"等句。现在果然是轮到他被劾休官坐到这冰冷的监狱里来了。他在狱里所写的诗,描述他一夕数惊,时时有丧命危险的感觉,如说:"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珰月向低,梦绕云山心似鹿,魂惊汤火命如鸡",也正是特别描述那凄冷阴森之状。在狱里他还写了"御史台榆、槐、竹、柏四",其中如:"谁言霜雪苦,生意殊未足,坐待春风至,飞英覆空屋"(榆);"栖鸦寒不去,哀叫饥啄雪,破巢带空枝,疎影挂残月"(槐);"萧然风雪意,可折不可辱"(竹)。这些都是用植物能耐冰雪而保存生命和骨干来比喻政治迫害下的挣扎图生存、保气节。苏轼在审讯期间,得到一些同情者的援助,免了死罪,被贬谪到黄州。元丰三年(1o8o)二月他到黄州后,生活穷困,次年春得朋友帮助申请到一块官府的荒地,亲自垦耕,他把这块荒地依白居易诗意取名东坡,便作了那《东坡八》。诗前有一自序说:

  余至黄州二年〔其实只一年左右,旧时习惯,过了年关便可如此说〕,日以困匮,故人马正卿哀余乏食,为于郡中请故营地数十亩,使得躬耕其中。地既久荒,为茨棘瓦砾之场,而岁又大旱;垦辟之劳,筋力殆尽。释耒而叹,乃作是诗,自愍其勤。庶几来岁之入,以忘其劳焉。

  这几诗表面上虽只描述穷苦耕作之状,背后却流露着对宋朝那种恶劣官僚政治的不满,如"我久食官仓,红腐等泥土",和"良农惜地力,幸此十年荒"等,都可想见。其中第三全诗如下:

  自昔有微泉,来从远岭背,

  穿城过聚落,流恶壮蓬艾。

  去为柯氏陂,十亩鱼虾会。

  岁旱泉亦竭,枯萍粘破块。

  昨夜南山云,雨到一犁外。

  泫然寻故渎,知我理荒荟。

  泥芹有宿根,一寸嗟独在;

  雪芽何时动,春鸠行可脍。

  (自注:蜀人贵芹芽脍,杂鸠肉为之。)

  这诗开头说原有细小的泉水,从山上流过城镇,变成垢秽,助长了杂草,使鱼虾聚集。后来天旱了,泉水也枯竭了,萍草皆已枯萎。忽然一夜雨来,本是可喜,但走去荒地一看,野草丛蔚。侥幸的是泥巴里还留下一些芹菜的旧根,只一寸来长,孤零零遗存在那里。希望这耐过冰雪严寒的旧根,等春天一到,又重生机,那时长出芹芽,就可以做成芹芽鸠肉脍了。初看起来,诗只描写了一种田园自然景象,但我们如了解他这一两年来的生活经历,就会明白,他是像陶渊明写田园和"拟古"诗一般,诗句的深处实有无限的人生与社会意味。联系着他近两年做官被逮、搜家、入狱、贬谪这一连串的变故看来,就可知道这诗可能暗示着,过去的政府细惠,只助长了恶吏专横;而一旦恩惠枯竭,他的生活就艰困濒于死境;只因他能耐住冷酷的现实,在一些同情者的维护下,方得保存生机;但还要等待政局的春天到来时,才会真正快活。苏轼在这诗里用芹来比自己,也正如他前此不久在狱中作诗用榆、槐、竹、柏来自比。他在《东坡八》之前的几诗里,又常用梅花来做比兴,如"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和"蕙死兰枯菊亦摧,返魂香入岭头梅,数枝残绿风吹尽,一点芳心雀啅开",都是用来描写这种心境。苏轼把芹看得很重要,有如屈原的兰蕙香草,这也许因为芹是他故乡贵重有名的植物之故。元丰三年五月,正是他写东坡诗前几个月,和他最要好的堂表哥文同的灵柩经过黄州,他写了一篇祭文,其中就说:"何以荐君,采江之芹。”

  曹雪芹的父辈把他取名霑,自然意味着霑了甘霖雨露之惠,也可能有霑了"皇恩"或"天恩祖德"之意。替他取的字,也正如汝昌所论,应该是"芹圃",有"泮水""采芹",希望他中科举、得功名之意。雨露或泉水"霑"溉"芹圃",固然是顺理成章,"采芹"游泮得功名,也可说是"霑"了天恩;所以这名和字意义实相关联。用"圃"作字本是从"甫"转变而来。"甫"字传统上多用作"字"的下一字,如吉甫、尼甫等。过去都说甫乃男子或丈夫之美称,或男子始冠,可以为"父"之称。《集韵》说:圃或省作甫。其实甫本是圃的原字,甲骨文的甫字作田上有草,后起的甫字才从用父。后来又加上一个外围作成圃,正如或字加框成國,原是多余的。《诗经》里的"甫田"、"甫草",《毛传》都误训作"大",其实就是"圃田"、"圃草"的意思。男子成人,可以为父的时候便取一"字",字从子,本意就是表示可生子了。甫字无论通父(斧)或通圃,都是樵苏采集与农业社会里求生产与生殖的愿望下用来作"字"的。后代人喜欢用"圃"作字号,兼含有为农为圃的风雅诗意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