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宁的淡定让江阳府内所有的人都为他担心,唯独吴宁自己却没有任何的反应。
那或许就是皇帝不急太监急的真实写照吧!
或许这就是最悠闲的人质吧!每日除了摇头晃脑的读书,便再也没有任何的追求。
看到吴宁的反常表现,江阳府上上下下上百号人,没有一个人不觉得惊奇的,也没有人相信吴宁和人质会有什么关联。
这个奇葩人质,居然每天动不动的就会吟诵出几句诗词出来。
你要是非问她有什么理想,他的回答便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还好他爹有银子,要不是因为看在二十万两银子的份上,白少阳早就把他赶出江阳府去了。
对于这个史上最悠闲的人质,白少阳倒也没有对他有太多的人身限制,就算不限制,吴宁也是每日窝在书房里。
真正做到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自从科举开始在中国出现之后,逐渐的从民间到上层都出现了尊重读书人和读书的风气。
因为读书可以改变命运,这句话并不骗人。
读书人为了考上功名,每天都读书,起的比鸡早,睡得比牛晚。一点都不和现实的世界接触,于是他们的生活的能力直线下降。
话说有一个书呆子,每天都在家中读书,并不出门。一次一个做官的亲戚过生日。全家人准备去拜寿,但是在穿上新衣服出门的时候,不小心把衣服挂了一个口子。于是就让自己的妻子帮自己缝补一下,父母就先走了。
父母走后担心孩子找不到路,于是就在路上一路上放一些麦子。等妻子给他缝补好之后,这个书呆子就出门了。但是半天之后父母也没有看到他来,于是就原路回去找他,结果现他在一个池塘中站立着。
问他在这里干什么呢?原来他跟随留下的麦子一直沿着路走,但是走到这里的时候,麦子被风吹走了,掉到了池塘中,于是他就跟随到了池塘里面。
但是在池塘中又看不到麦子了,于是他就站在这里不动了。
此外还有一个故事,对于书呆子的描写就更是绝了。
说是有一个书呆子,到京城中去考试,但是没有考上,于是准备回家下次再来。但是此人平时很少走路,走路比较慢,错过了一个客栈,于是就在一家农户中借住一晚。
到了晚上吃饭的时候,他现这家人烧的菜特别好吃,于是他就询问农民是怎样做出这样好吃的饭菜。农民觉得自己的菜都很平常,以为这个人是在问烧菜用的燃料,于是就指了指旁边的牛粪:就是那个。
书呆子就问能不能卖给他一些,农夫很奇怪,说你要就拿走一些吧。书呆子万分感谢之后就用手绢包了起来。一路上小心地保管着,等到回家之后,他把自己考试的结果告诉了自己的妻子。妻子很是难过,但是书呆子说,虽然没有考上,但是我在回来的路上现一个级好吃的东西。并说你就等着吧,晚上我做给你吃。
妻子就在客厅等着,但是过了一会儿,她闻到很臭的味道,赶紧进去一看,现锅里面炒的全是牛屎,这下可把她给气坏了。
吴宁也没让白少阳失望,真正做到了一个书呆子该有的气质,接下来吴宁做的一件事情可谓是石破天惊,惊天地泣鬼神!
见吴宁整日的投身于书海之中,白少阳实在看不下去了,于是便想和他开开玩笑,让其放松放松。白少阳给吴宁讲了一个典故,这个典故和北宋大文豪苏轼当年的考题《刑赏忠厚之至论》有关。
根据这个考题,苏轼引用了一个并不存在的典故:“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
听完这个典故以后,吴宁竟然真的投身于书海,开始疯狂的翻阅古籍,想要找到这个典故的出处。
可以想象,一个杜撰出来的典故,又怎么可能找到答案呢?当然对于书呆者而言,他们是不会考虑那么多的。
“看来,吴家三公子是真的货真价实的书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