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年来,我一直记得那年中秋,我望着病房外那轮月亮,感觉它和在家乡峨眉山上看到的没什么不同,都是有阴晴圆缺啊。”
画面一转,漆器厂内,刘子华换上了工匠的围裙,手持刷子,宛如一位专注的艺术家。
或许是因为从前学习书法的缘故,他手法熟练得让人惊叹,每一笔涂抹都恰到好处,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完美融合。
尽管周围充斥着刺鼻的漆味,但他就像闻不到一般,全神贯注于每一件漆器作品,那专注的神情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他和手中的漆器。
夜幕降临,刘子华又换上了学生装,走进夜校的教室。
教室里灯光昏黄却温暖,他坐在座位上,开始补习法语。
那认真的模样,仿佛在知识的海洋里找到了珍贵的宝藏。
这一期的《经纬古今》直播间里,评论氛围与往常大不相同。
观众们在经历了开始的兴奋后,看到刘子华在法国勤工俭学的真实场景与他们原本的想象相差如此之大,都不禁陷入了沉默。
【这种工作环境……我之前还以为国外的工厂环境特别舒适呢!和开始看到的巴黎美景简直是天壤之别。】
【任何地方都有光明和黑暗两面,如果只盯着好的一面看,那不过是自己想象出来的天堂罢了。】
【天啊!我听太爷爷讲过他们当年留法勤工俭学的细节,竟然和这里面一模一样!姜旭这节目,真是太用心了!那些场景,逼真得就像我亲身经历一样!这拍摄成本得有多高啊?我都要感动哭了!】
【别的不说,就目前这拍摄质感,姜旭为这个节目投入的费用,感觉都能在北京买套厕所了!他眼睛都不眨地投进去,我只能说姜旭是个汉子!】
【我是豆猫的美食区up,之前还嫉妒姜旭,觉得他抢了我的流量呢。但现在看到这节目质感,我服了!这个节目活该它火!多少年都没看到这么有诚意的片子了!要是姜旭后期没钱做节目了,我去五星级酒店做鸭子投资!不说了,打赏一个金克斯的大火箭!这么有诚意的节目,值!】
在雅安山区,夜色如墨,风烟俱寂,只有零星的灯光在黑暗中闪烁,宛如夜空中孤独的星星。
这里,因为国家电网不辞辛劳、不计成本地努力,即使是在大山深处,村民们依然能享受到现代生活的便利。
特别是那些故土难离的老人,国家并没有因为经济成本而强行让他们迁移,这种尊重人性、尊重情感的做法,是独属于中国的温暖,那是一种无需用逻辑分析,深深烙印在每个中国人心中的情感——叶落归根。
此时,在一间土屋里,一位看起来七十多岁的老爷子正瘪着牙齿,和身边的老伴一起看着电视唠嗑。
“老张啊……这就是孙女过年时提到的法国吗?这节目刚才的画面……是真的吗??”
“看来前些年那些后生吹得天花乱坠的国外,有些地方和咱们这儿也没太大区别啊!我就说嘛,大家都是人,怎么可能那边就是天堂呢。”
老爷子满脸感慨地说道。
“老太婆,咱们这鸟不拉屎的地儿,哦对,按来支教的娃娃说,这叫穷乡僻壤。”
“咱们前几年才好不容易家电下乡,不用再一村人坐村口看电视了。可电视台的节目,咱们也几乎都看了个遍啊……”
老太太也跟着点头,眼神中透着一丝回忆:“可俺们蹭了这么多年电视,怎么感觉还是第一次看出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呢?刚才那画面,我都好像能闻到淡淡的油漆味和消毒水味了!”
“咦?我也觉得那画面太真了!就跟村口那几百年的银杏一样真,可俺怎么没闻到味?”
老爷子有些疑惑。
“你感冒了。”
老太太白了他一眼。
“哦,对……”
老爷子恍然大悟。
“孙女那天不是打电话说清明要回来吗?她好像提到最近那什么智能手机上有个叫《经纬古今》的节目很火,但只能用网络看。”
老太太感慨道,“说起来我都不知道电视里说的网络具体是啥样,听说要用什么猫,不知道花子生的那一窝能不能让我们全村都上得了网?”
“现在啊,村村通公路,咱们虽然守着这一亩三分地,但至少也知道外面是啥样了,就是现在好看的电视节目越来越少了,听说现在都在网上播节目了,我们……”
老爷子突然站起身来,抖抖索索地走向门后的挂历。
“老头子你干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