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戍把包袱放在桌上,順手翻了兩頁,字少畫多,確實適合只在私塾里混了兩年的人看。
雖屋子已經好幾年沒有人住了,卻是打掃的很乾淨,桌凳不染灰塵,屋裡也沒有發霉的味道,儼然是時常有打掃的。
霍戍放下書,從包袱里取出了一根銀制長簪,自言道:
「如今我也算完成了你一半託付,另一半又當如何?」
午時,霍戍和趙母在堂屋裡吃了頓飯。
趙母雖有心招待霍戍一頓好的,可惜這幾年光景過得差,家裡也沒存得什麼酒肉。
要臨時採買也來不及,於是只能去鄉鄰家裡買了條魚,自又宰了家裡下蛋的母雞,燒了個魚燉了雞湯,外在做了點時蔬小菜,已經趕得上過年過節的豐盛。
霍戍也不挑嘴,什麼都吃。
趙母反倒是沒怎麼動筷子,看著霍戍吃飯心中歡喜:「下午伯母去打些好酒回來,夜裡太陽落下去了涼快,在院子裡喝點酒舒坦。」
「不必麻煩,去城裡一趟不易。」
「不麻煩,村子裡就有釀酒賣的人家,用不著去城裡。」
霍戍應了一聲道:「伯母,你可曉得長歲的姘頭是誰?」
趙母筷子一頓,查德一聽還沒明白霍戍的意思:「姘頭?」
旋即她笑了起來:「長歲徭役時年紀還小,都還沒說親的事情,沒有你說的姘頭。他啊,那會兒什麼都不懂,幹活兒最是積極。」
霍戍眉心微動,這小子還挺不老實。
「怎的了,是長歲同你說過有心上人?」
霍戍看著趙母那雙腫起來的眼,如今已去十年,長歲的姘頭如何了未可知,只怕說了再讓人傷心。
他沒說是也沒說不是,岔開話題道:「我再吃碗飯。」
「噯,好好,伯母給你添,米煮得多,儘管吃,你個子大,得多吃幾碗才是。」
午食後,趙母準備了些香燭紙錢要去看望趙長歲他爹,趙長歲如今也總算是有了個交待,合該也告知他爹在天之靈。
霍戍也跟著過去說上柱香。
……
「桃哥兒,拔蔥呢,這麼早就預備晚食了麼?」
日色弱些時,睡了個午覺的紀桃榆拎了個籃子去了自家地里。
今天阿祖來村子收藥材,他想早點把晚飯做好,到時候黃引生也能吃個早晚食再回城裡去。
看著土埂路上過來的同鄉余孫氏,桃榆把手裡的菜放進籃子,站起身喊了人,只不過聲音比平素里要冷了幾分。
「孫娘子。」
婦人卻是沒聽出什麼不妥來,自顧道:「聽說黃大夫今兒來了村里,我一尋摸家裡的藥湯吃完了,又只得厚著麵皮過來麻煩哥兒,再給我開兩幅上回方子上的藥。」
說著,婦人便從荷包里取錢要拿給紀桃榆。
村里不少人都曉得紀桃榆會些醫術,不得空上城裡,藥也不太急著立刻用的時候便會托桃榆幫忙,等他去城裡黃引生的醫館時順便把藥帶回來。
這般幫忙代買點東西的事情常見,只不過買藥村里人叫紀桃榆不單是因為他會醫術,另一方面他是黃引生的外孫,從他手裡拿藥同鄉人價格總要實惠不少。
村子裡的哥兒婦人的,就更喜歡麻煩他了。
紀桃榆也心照不宣,一直都這麼辦。
然則這次他不等婦人把錢拿過來先說道:「兩幅藥,孫娘子給我二百六十文便是。」
婦人聞言手一頓:「藥漲價啦?」
先時拿的一副才一百文,便是兩副也才兩百文,怎憑空多了六十文出來。
「價一直便是那個價,孫娘子去旁的醫館開藥,價格只會比這高。」
孫娘子連忙道:「桃哥兒,這是怎麼的啊?」
紀桃榆道:「先時我拿著村里鄉親的方子去醫館裡拿藥,念著都是同村鄉鄰,從不曾想要賺同鄉的醫藥錢,藥價總是最低廉,拿到市場上再低不下去的價格,想著這是同鄉情誼。」
「是是是,鄉親們都曉得,大伙兒自是感恩里正一家的。」
這逢年過節,村里同鄉誰家殺豬宰羊的不往紀家送一塊兒肉去。
紀桃榆冷聲道:「我做這些也不為著大家感恩,只求大傢伙兒同村過日子和睦友善便好,偏生有人是不念同鄉情義,既如此,我又何必巴巴兒熱臉相向。」
再蠢也聽得出這話是衝著她說的,孫娘子喊冤:「桃哥兒,這是哪裡的話?」
「孫娘子素日也是溫和之人,看此般也是還不知事情全貌。如此不防回去仔細問問夏哥兒是如何對待同鄉的。」
紀桃榆徐徐提醒道:「還望孫娘子能問出些實話來,若是那般顛倒黑白的話反倒是不聽也罷。」
「事情我尚且未曾說來讓我爹娘憂心,若是孫娘子能回去勸得夏哥兒給個像樣的說法,那也便罷了。若是固執己見,我這般病弱無用之人,也就只能依賴我爹娘主持公道了。」
余孫氏雖然沒有明白究竟是什麼事情惹惱了紀桃榆,話里話外跟自家哥兒是脫不了干係了,她猜測是不是兩個小哥兒鬧了嘴,但紀桃榆這番話卻是聽的她心驚肉跳。
素來紀桃榆都柔和好說話,還是頭一次見他這麼冷臉,她隱隱覺得自家哥兒犯了大事。
「我這就回去問問夏哥兒,無論對錯,還望桃哥兒別太動氣傷了自己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