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69书吧>帝国往事结局 > 第52页(第1页)

第52页(第1页)

  到努尔哈赤起抚顺之战、正式向大明帝国开战的1618年,西洋枪炮引进中国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翻检这一个世纪的中国历史,在袁崇焕之前,偌大的一个中国,似乎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人曾经很认真地对待过这种将要改变整个世界的武器。这些人是戚继光、徐光启和他的学生孙元化等。

  《练兵实纪》是戚继光著名的军事著作,书中对那些当时最为重要的枪炮火器有过一定的研究。这些枪炮火器在后来的世代里给中国人带来了无尽的屈辱和烦恼。而透过戚继光的这些研究,我们则大体上可以窥见这位常胜将军面对这些先进武器时,也曾经有过的无穷烦恼。

  当时,由于帝国君主臣民特殊良好的自我感觉和一言难尽的管理制度,致使这些先进武器的制造过程,时常处于一种随心所欲的状态之中。其制成品在材料使用、枪身长短、口径大小、枪管薄厚、内壁光滑与否等技术指标上,没有统一之标准,基本是各行其是。

  ——选用材料时,没有统一的质量要求,来自各省的材料是好是坏,由验收的官员决定。如果这位官员觉得好,从地方上解运东西来的人就可以顺利交差;如果这位官员认为不好,来人的麻烦就大了,其损失可能是多方面的,从时间、金钱,到政绩、仕途。于是,彼此心照不宣,东西好坏是次要的,只要能够搞定这位官员,将东西顺利入库后,便大家都是好东西,从而万事大吉。

  ——制作过程则大体由每一位工匠掌握,自己看着差不多就行了。决定性的因素,大概要根据工匠工作时的情形决定,如心情好或者坏,工作时正巧想认真做点儿事情或者刚好没有心情做事,等等,都会直接影响到上述的技术质量等指标。

  ——制成品的验收入库则由专门的太监机构负责,其运作原理和前面谈到的材料选用大体一致。只是这里需要搞定的人,由政府官员变成了宦官太监。

  遂使这种杀人利器在实战应用时的效果大成疑问,其最显著的后果是,使用这种武器的士兵不知道这东西什么时候会在自己的手中爆炸。

  有记载说,为了对付努尔哈赤,天启皇帝在位时,曾经郑重其事地督促有关部门,仿造西洋样式制造了一批枪炮。制作成功后,专门举行献宝典礼向皇帝报喜,并在皇帝面前表演其威力。结果,为保证一次试射成功而千挑万选出来的枪,在天启皇帝兴致勃勃的注视下,轰然爆炸在那位射击的战士手中。那士兵伸在前面托枪管的手立即被炸飞到了天上,一时间,血肉模糊。

  徐光启是大明帝国晚期名臣,我国历史上有数的几位大科学家之一,大名鼎鼎的西洋传教士汤若望,就是由他推荐给崇祯皇帝,并从而进入中国历史的。天启皇帝在位时,徐光启官居礼部侍郎,崇祯皇帝继位后官至礼部尚书兼东大学士,其职权大体相当于今天兼管宗教、教育、外交、外贸工作的内副相。在引进西方科学技术上,徐光启挥过重大影响,同时,他极力主张引进西洋枪炮并大力消化展之。为此,他和他的学生孙元化多方奔走,以便推动最技术的引进。他曾经令人黯然神伤地谈到,由于时常受到工匠们的欺瞒,致使有关部门督造的枪炮经常炸膛,事故生时,每每伤害极惨,使之变成让人闻而色变的危险物件。

  炮轰皇太极(2)

  同一时期,还有更加让人悲伤的记载:在帝国官场的倾轧角斗中,有人将制作试验这些火器变成了政治斗争的利器,为了加害政敌,而故意制造或留下隐患,在试枪试炮时引枪膛或者炮膛爆炸。从而,有效地将官场上的勾心斗角,转化为虽然不知道敌人之所在,却无比阴狠的、真正看得到硝烟和充满血腥气息的战争。

  在徐光启和他的学生孙元化等一干人的坚持努力下,帝国终于通过澳门的葡萄牙人正式引进了第一批西洋人制造的枪炮,结果,在外籍军事人员试射时,生炮膛爆炸,当场将帝国聘请的外国军事教官和数名助手炸死。导致帝国决策层中对于是否引进这些武器装备和技术,生激烈争论。好在这种争论没有得出愚蠢的结论,于是,又先后两批引进这种大炮。而随第一批一起进口、试射炸膛余下来的大炮,则由皇帝敕封为&1dquo;安国全军平辽靖虏大将军”,然后,全部被孙元化督运到了宁远,在袁崇焕的手中,于著名的宁远保卫战中挥正常且威力巨大。(沈国元《两朝从信录》卷二十九,天启六年三月;《明熹宗实录》,天启六年三月甲子。)后来,一直有人认为,那门试射时炸了膛的大炮,根本就是讨厌天主教和徐光启的政敌做了手脚所致。

  就这样,已引进国内一百多年的一种先进武器和技术,竟然在帝国制度下被运作成了这副模样。在这个悲惨的过程中,我们也就完全可以明白,在一种开始时无需理喻、后来无法理喻、最后变得无可理喻的制度下,把喜事办成丧事就是这样成了一种常态,而如何将丧事化成喜事也就自然成了帝国官员们所必备的技艺与才能。

  上述情形在戚继光的时代已经出现,到袁崇焕时,几十年过去了,似乎没有什么改变。不止一种史料记载说,因为没有人知道那些枪炮会不会炸膛和在什么时候炸膛,因此使用它们的士兵们便只好尽可能地离那玩意儿远一点。譬如,本来应该双手将其托举在胸前,瞄准后施放,如今为了减少危险,只好用一只手抓住离枪膛尽可能远的部位,然后,扭过身子,将枪朝后远远伸出去射击。至于是打到天上还是落到地下,已经无法顾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