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公感受到皇上激动的情绪,抖动的双手,满脸是热泪,却是发自丹田地大喝一声:“皇上!臣徐鹏,拜见皇上。”
皇上回神,魔障褪去,双手稳稳地扶着魏国公起身。
君臣一路,在沿路百姓的欢呼声中回来豹房,魏国公再次给皇上行大礼。
“臣徐鹏,拜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魏国公的声音发自肺腑,宛若雷鸣。皇上却清晰地听出来那丝丝沧桑。
安静下来的皇上,声音也归于平稳:“爱卿平身。赐座。”
君臣落座,皇上凝注魏国公的眼睛,直接说道:“此番迎接国公进城,另有一个用意。四月初一祭天,指挥使在帝神塑像上发现一枚戒指,于他大有用处。然指挥使祭天之前,曾经去方丘坛亲自查看。”
魏国公面色徒然一变,两眼发亮,充满希望:“皇上,你是说……”
皇上点头:“朕不知道那个人为何不露面,但朕直觉,需要国公配合。”
魏国公愣愣片刻,明白皇上的直觉所为何来。
那个人既然来到大明,协助他儿子,必然是关心他儿子。但可能是顾虑毕竟敌我双方,或者其他原因,一直没露面。皇上要引那个人出来,但皇上没有把握留下来,更担心人家出现了侍卫们也没能察觉。
皇上直觉需要他配合。
魏国公沉默片刻,狠狠地一闭眼,从袖里掏出来一个小铃铛。金色的一对小铃铛,和小娃娃脚腕上戴的差不多式样,红线做穗子,金线穿成,乍一看没有任何非常之处。
魏国公注视皇上的眼睛,皇上的眼睛还是清亮澄澈,黑白分明的安静。魏国公知道自己赌对了,心里狠狠地松一口气。
“皇上,当年臣长子徐景珩离家,几年后莫名来不少敌人,徐景珩担心家里安危,做了一番布置——臣来北京之前,回去南京一趟,以防万一,带着这个。若有人到来,不管是谁,铃铛都会震动。”
皇上眼睛发亮,郑重说道:“好。好。好好。”
魏国公却不放心:“皇上的安危第一重要。在不知道对方底细之前,皇上最好不要露面。”
皇上的眼睛蓦然瞪圆,随即又合上,只双手握拳:“朕明白。”
皇上知道“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本是好事,然而魏国公的眼睛却红了。皇上五岁的年纪,却没有一丝孩童的任性。魏国公想起生死不明的长子,一颗心刀绞一般。
“皇上……臣的长子,生性顽劣无赖,然做事稳重。他……既然没有给皇上,给家里人留下任何嘱咐,他就一定会醒来。”
“朕知道……”
皇上满脸倔强。
朕知道,可朕不要他这样醒来……魏国公对徐景珩的情况还不够了解,一路上只默默安慰自己,来到长子的住处,亲眼看到神识全无的长子,听完太医的诊断,一个踉跄,身体摇摇晃晃的,眼前发黑一片……
他最骄傲的长子,那么爱干净自律的人,这般模样。
他最对不起的儿子,他一心期待哪一天成家立业,却是一朝白发人送黑发人。
魏国公把小铃铛一分为二,和皇上一人一个。送走皇上回豹房,自己坐在儿子的身边,抖着手摩挲儿子的面容,老泪纵横。
春夏之交的北京城,老百姓依旧忙碌灾后重建,却是挡不住百花烂漫、万物生长。天地间一片欣欣向荣,所有人都感觉,天更高,地更厚,心胸更宽阔,好似压在胸口的一块大石头没有了一般。
虽然他们都不知道,胸口哪里来的大石头。但就是莫名欢喜。
皇上和魏国公的计划启动,这是他们唯一的希望。
第一天,北京城的百姓对魏国公来京的事儿,议论纷纷,小铃铛没有动静。
第二天,皇上颁布诏书重金寻求名医,医治魏国公的长子,老百姓烧香拜佛求神灵保佑指挥使,小铃铛没有动静。
第三天,朝野上下都在讨论指挥使伤重一事,几许钦佩,几许惋惜,几许松口气……谁知道那?人心人性之多复杂,可能人自己也不知道。小铃铛还是没有动静。
第四天,指挥使病危的消息传出去,更有皇上晕倒昏迷,魏国公吐血,礼部给指挥使准备后事……北京城炸翻了天。
大明人都害怕锦衣卫,都怕他们那艳若桃李冷若冰霜的指挥使,但他们同样崇拜锦衣卫的强大,羡慕他们的威势。
他们不是瞎子聋子,模糊知道指挥使对大明的重要,知道指挥使对大明的付出,他们大声地哭,哭他们的皇上,哭他们的指挥使。
更有那些老人,哭“老天爷你睁眼看看,我们皇上这么小,指挥使还没成家,还没有个后人,你怎么能忍心?老头子活这么久了有什么用,老天爷你要命,拿老头子的命,我们指挥使还那么年轻,他还没成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