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道孩子们事后知道自己其实是在作者本人面前发表高论,事后会不会抠出城堡,doge】
邵钦这一下午,就像微服私访的皇帝。
这里听听,那里听听,发现自己在这帮学生中间最受欢迎的作品,也还是他当年出道最具话题度的成名作,《Mr。White》。
第一眼过去的翻译,是“怀特先生”
。
但其实故事中影射更多的是群像含义,取“白种人”
这一层。
主人公是一位叫做“怀特”
的精英阶层白种人。
他对自己的人种有非常强烈的种族优越感,能对任何人直言,白人就是生来比其他种族聪明,黑人、黄种人全都是卑劣、粗俗、没见过世面的下等人。
开篇看起来是一位哪怕在种族主义者里,也绝对算激进的类型。
可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细节刻画越来越充实,所有读者都会从他们厌恶的主人公身上发现一个不寒而栗的事实。
那就是原来他们自己或多或少也是种族主义者。
面临问题时,他们真实的内心会做出和主人公一样的倾斜决定,甚至还不如主人公来的直白坦诚。
小到走夜路会特地绕开黑人群聚的街道,大到公司招聘同样优秀的简历更愿意相信白人。
以至于最终大家终于明白,人人都骂Mr。White,人人都是Mr。White。
这本书的故事比起其他精妙诡异的悬疑设置,实际并不复杂。
主人公仿佛只是在过非常日常的生活,日常到他做的事情人人能做,人人都会做,人人都可能做。
区别只在大家这次跳脱出了自己的生活,站在了上帝角度。
亲眼目睹怀特先生做出这些所有人都做过的举动,可能带来怎样的后果,又是如何成功一步步把自己作死的。
就像在看有朝一日,读者们自己可能面临的离奇死亡一样。
邵钦甚至非常任性地让凶手在大结局都没有被捉拿归案。
怀特先生的死直接成为未解之谜,观众却也已经不再关心人究竟是谁杀的。
因为怀特曾经“得罪”
过的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杀了他,甚至也都不惧于担下这则杀人的罪名。
这种结局和用反面人物当主人公的做法,并不是国内环境能允许的,所以这也是邵钦最初选择用英文写书,在国外出版的原因之一。
而他和葛岚在《Mr。White》正式发表以前,就知道一定会大热。
一个因为它的剧情设计足够真实,能引起大众共情,另一个自然也因为背靠“种族主义”
这个热度超高的社会议题。
后来也果不其然。
这本书一经问世,被很多读者称之为“顶级反讽”
——人狠起来,连自己都讽。
“种族主义”
其实是一种氛围。
就像“黑人更笨更危险”
,其实只是因为财富更多掌握在其他人种手里,黑人普遍受教育程度较低一样。
结论由果导因早已固化成闭环。
以至于在当今的社会很难找出一个能拍着胸脯,百分百保证自己0种族主义含量的人。
这也就直接决定了《Mr。White》的受众群体足够广,引起的反响也绝对足够大。
邵钦撑着脸听孩子们聊了许多,大都是诸如此类非常具有争议的东西。
大家聊着聊着还会问他们助教爱看River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