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贵掩饰住了眸底的蔑色,对里头传话的墩子摆了摆手,墩子迅疾了然,忙里偷闲睇了温廷安一眼,行至大院内堂传报去了,须臾,墩子踅身而返,袖着手,低声对长贵说了些什么,长贵侧身扬灯,恭身做了引路之姿,寥寥牵了牵唇角:“大少爷,进去吧。”
穿过玄红鎏金垂花门,一径入了五进深苑,进入了温老太爷栖住的崇文院,月门背后是一条细致的青石小路,如游蛇似的伸进内院,沿途上,温廷安瞅见了一块嶙峋奇石,矗立在门庭前院中心,上用朱墨錾刻『厚德载物』四字,墨字微漉,狂草奔放,端的是文人风骨。
长贵察见她留意到了这块奇石,露出一缕笑容:“这块石头本是放在后院井口,但前几日,老太爷差司天监一位先生问了风水,一番问卜,原来是这石头放错了地方,塞住了温家的青云之气,是以,老太爷才将这石头挪了位置。”
长贵看了温廷安一眼,笑得半真半假:“挪得真是时候,效果立竿见影。”
温廷安抿唇浅笑,对方话里话外带着刺,但她并不很在意,一路走至了内厅,先是见着铺毡的拔步案几上,置有一鼎造相古典的错金香炉,熏着暖烘着热,温老太爷披着玄纹锦织的宽大皂袍,皓庬眉髯,约莫古稀之年,身量肃刚板正,一副旧派的学儒,隔着袅袅青烟,温老太爷正执着《大邺通鉴》的刻印孤本端看。
温廷安朝老太爷作了一个深揖,老太爷翻了一页,漫不经心打量了她一眼,视线如有千斤秤砣压诸在身,一时间,她竟是觉知到了莫大的威压,老太爷没请她入座,就这么令她立着,只肃声问:“为何突然想念书?”
在温廷安看来,这是一道送分的论述题,可以从大邺文治的弊端与式微、温家在朝庙之中的地位、温庞两党之争、国公府长房的境遇、自己嫡长子嫡长孙的重担等,多角度切入。但她又顾及原主的思想觉悟,可能还没到这一步,她将答复删繁就简,剪去深奥论述,结合了挨打的经历,只讲了自己是被挨了吕氏的鞭笞之后,决意洗心革面,誓为温家崛起而读书。
温老太爷听罢,将通鉴阖上,终于正眼审视温廷安,显然是对她的觉悟还算满意,命她随意拣个座儿,温廷安早间挨了一顿棍打,虽然搽了伤药,但被打的肌肤还隐隐作疼,是不能久站的,眼下终于能坐下了,她心下舒了一口气。
“念在你有悔悟之心,祖父会支持你念书,但你也要有自知之明,”
温青松沉思了片晌,缓缓开口,“你过去劣迹斑斑,屡犯校正之令,老先生对你印象极差,族学不太可能再收留你。”
温廷安恭声道:“廷安过去不敬师长,考棚舞弊,窃自博弈,确乎犯下诸多荒谬之事,但皆非十恶不赦之重罪,纵使博弈,也是一图乐子,并未敛财分毫,老先生严苛惩戒廷安,廷安绝无抵牾之意。”
温廷安看着温老太爷,一字一顿:“但循大邺明文令法,在未犯七出的重罪情势之下,族学没有理由将学子驱逐。”
一抹深意掠过温青松的眉心间,他捋了捋髭须,浅啜半碗罗汉松茶,口吻噙笑,不可置信:“你还研读过大邺令法?”
温廷安顾着为自己辩护,却忘了原主是不学无术之徒,她用余光扫视了崇文院的书架子,急中生智道:“父亲在资政殿编修国史,常在晚膳论及律更撤之事,廷安听了一二,经年耳濡目染,也就阴差阳错记下了,更何况,廷安念书之心坚笃,自然要用些令法,为自己作绸缪。”
温青松抚掌称笑,不得不谈,他眼下对温廷安有一种士别半日,刮目相待的感觉,原以为这个嫡长孙过去是个吴下阿蒙,现在仪姿磊落大房,谈吐也趋于明朗儒雅,虽说油腔滑调的毛病未改,但真的长进了不少,他感到蕴藉,思及后日族学应考之事,复又皱了皱眉心,道:“你虽想念书,但已有一年未去族学,落下课业太多,连乡试都没能过,若想赴春闱参加会试,怕是天方夜谭。”
原主课业是一团稀泥,一年前乡试,庶弟得了解元,二房的三少爷温廷凉亦是成了贡士,而原主的乡试表现,堪称一塌糊涂,考试拢共三日,她便卡在头日的考试里,压根看不懂经义题,更写不出千字论策,后两日考试,原主索□□空卷,受卷官和誊录官看着她卷子,笑了半日,这闹成了考棚里的一桩笑闻,原主一空成名,受封『白卷公子』。
温廷舜与温廷凉成贡士,算是有了功名任官的门槛,可以参加翌年于京师春三月的会试,命运便是从乡试拉开了差距,这些天资卓颖的少爷们,一步一步踏上入仕为官的青云路,而温廷安贪图享乐,不思进取,混迹于纨绔江湖,虽然都同样姓温,但人们谈起几位少爷的口吻和态度,全然是不一致的。
温廷安与温廷舜唯一的羁绊,大概便是她寻人打折了他的腿,后来,她的下场极为惨戚,猪狗不如。
一切的变故,是从那一场乡试开始。
“廷安自然知晓与弟弟们差距,但学而优则仕,恳望祖父能给廷安一个机会,划定一个时间备考,以证笃学之心。”
温廷安刚穿来时,摸清了大邺的科举制度,纵使不是乡试升上去的书生,只消得到族学或书院的察举信,也是能有赴京会试的资格。
此外,她犹记得在琢绣院外听到的线索,心中有了一丝把握,大邺的考学之制与相类,族学的规模与太学院相似,小考日日有,大考三六九,依轻重划分,拢共有私试、公试、舍试,私试每月一次,公试每岁一次,过几日是春分,便有一场私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