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奸臣作乱,陛下四处漂泊,我家世代蒙受汉室恩宠,当应尽力为振兴恢复汉朝江山呕心沥血。古有齐桓公得管仲成霸业,勾践有范蠡保越国,眼下你有什么妙计匡助于我?"
沮授感动袁绍对其重视,便答"
将军不到二十岁就受到朝廷重用,名声早已传扬全国,只要矢志不移,网罗英雄豪杰,尊用贤士人才,将军定能达到建功立业远大目标。"
袁绍听后大为高兴,即封沮授为监军、奋威将军。要知道,监军可是指挥三军的主将!从中可见,这一时期的袁绍,是多么的求贤若渴。
公元195年,汉献帝刘协因避战乱,在河东等地辗转流亡。沮授进谏袁绍,迎拥汉献帝至邺城,然后设都邺城,挟天子以令诸侯,以此威慑天下不臣、不忠、不孝之人。袁绍听后欲从。但郭图、淳于琼等人横插一杠,说迎候汉献帝到邺城,只会削弱自己权力,没有半点好处。其时觉得兵强马壮的袁绍,骨子里己滋"
唯我独大"
邪念,于是弃用沮授之谏。从而让曹操在次年成功做到了"
挟天子以令诸侯。"
公元198年,刘备袭杀曹操委任的徐州刺史车胄。曹操大为震怒,兴兵攻打刘备。沮授认为曹操巢穴许都必定空虚,便谏袁绍乘机袭取。袁绍不纳。等到曹操打瘫刘备后,袁绍突然决定攻打许都。沮授便劝"
时下曹兵已经收拢许都,攻打良机丧失,不如采取袭扰之法,造成曹军整天陷于奔走状态,三年之后,即可轻松击败曹操。"
但袁绍坚持己见。
袁绍非常喜欢三子袁尚,很早就让他跟在自己身边学习治政本领,明显带有让其承位的意图。其时袁绍长子袁谭是青州都督,次子袁熙为幽州都督,袁尚则练习冀州政务,三子皆拥兵马。沮授认为诸子分立,乃是取祸之道,要求袁绍削二保一,以免祸端,但袁绍以"
分权可辨三子能力优劣,然后择强"
为由,我行我素。沮授因此预言"
袁氏家族祸患自此开始了。"
袁绍死后,袁尚、袁谭果然因争位而自相残杀。
公元2oo年十月,官渡之战正式拉开大幕。袁绍派淳于琼督粮草屯驻乌巢。沮授向袁绍提议,再派一军在乌巢外围巡逻,以防不测。袁绍又予否决。及至曹操依照许攸之计带兵夜袭乌巢,沮授要袁绍派重兵前去解围,袁绍却听郭图之言,派张合、高览两将率重兵去攻曹操布防的阵地。袁绍如此再三错失沮授所献良计,终于导致惨败官渡。
袁绍带着少数亲随败逃时,沮授来不及北渡而被曹军捕获。曹操早年与沮授有过一段工作时间,故而亲自前去劝降,但沮授宁死不从。曹操感佩沮授人品,叹道"
若能早点得到沮授,现在天下应该大定了。"
虽然沮授不肯加入曹操阵营,但曹操仍然厚待于他。不想沮授不领曹操之情,暗中与人密谋潜回冀州再助袁绍,事露后被斩。
《三国演义》央视版说沮授字公与,无史料明确记载。另有人认为《繁阳令杨君碑》背面所刻"
沮子辅"
其人,即为沮授。但此碑立于公元176年,与沮授卒年相差甚远,讹误更烈。
纵观沮授一生,可用"
愚忠"
两字加以总结一一他给袁绍出了那么一些好主意,袁绍却多予不纳。换成别人,早就与昏庸的袁绍"
拜拜"
了,但沮授却对袁绍不离不弃,这不是"
愚忠"
,又是啥?
袁绍,你辜负了沮授对你的忠诚!
喜欢孝与不孝生死绕请大家收藏孝与不孝生死绕本站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