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69书吧>重生饥荒年代推荐 > 第468章 水面种稻全国开花(第1页)

第468章 水面种稻全国开花(第1页)

新年伊始,万物复苏,整个世界都焕出勃勃生机。

上河村、下河村、沿河村和陈家村,就像一群勤劳的开拓者,早早地行动起来。

他们沿着蜿蜒的河道两岸,将精心编织好的竹架逐一安置在水面上。

这些竹架紧密相连,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勾勒出两排整齐而又壮观的“种植带”

,宛如两条蓄势待的绿色长龙,承载着村民们对丰收的殷切期盼。

秦家村,虽未毗邻大河,却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智慧,开启了一场别样的改造。

往昔那三处杂草丛生、无人问津的荒滩,硬生生地改造成了波光粼粼的大水塘。

总面积达四百五十亩左右的水塘,在阳光的照耀下,宛如三块巨大的翡翠,镶嵌在这片土地上。

与此同时,秦家村的村民们也没落下水稻种植的准备工作,他们早就编织好了在水面种植水稻所需的竹架。

如今,这些竹架沿着三个鱼塘的四边,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每个鱼塘四周都种植了四排竹架水稻。

嫩绿的秧苗漂浮在水面的竹架上,随着微风轻轻摇曳,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成长的喜悦。

秦家村的老人们,双手背在身后,静静地站在塘边,看着这一片充满希望的嫩绿,脸上不自觉地洋溢出欣慰与安心的笑容。

他们深知,有了这三个大池塘,往后就算面对再严重的旱灾,也有了十足的底气。

在上河村的河面上,一场无声的较量正在悄然酝酿。

一边是李有福提供的稻种,这些稻种承载着李君文,王海远,李君义,叶生友对丰收的期待;另一边则是从供销社采购而来的稻种,它们也代表着传统与常规。

李君文、王海远、叶生友等几位对内情了如指掌的村民,闲暇时都会来到河边,目光紧紧地盯着这两片不同稻种的水稻田。

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好奇与期待,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当金秋时节来临,这两种稻子成熟之后,产量究竟会有多大的差距。

这批稻种,可是一直创造奇迹的李有福提供的。

这个悬念,就像一团燃烧的火焰,在他们心间越烧越旺。

在这春耕时节,全国各地都掀起了在水面上种植水稻的高潮,这一切的转变,都源于去年的一次采访。

林晓、苏瑶、张宇三位记者,怀揣着对新闻的敏锐嗅觉和对乡村展的关注,来到了上河村和下河村。

他们深入田间地头,详细了解了村民们在河面上种植水稻的创新方法,并通过报纸将这一消息广泛传播出去。

这一宣传,如同星星之火,瞬间点燃了全国范围内的效仿热潮。

今年,不仅是四九城附近那些靠近河边的生产队纷纷行动起来,编织竹架子、藤蔓架子,在河面上开启水稻种植的新篇章。

全国各地,只要是靠近河边、湖边、池塘边的生产队,都如同被注入了一剂强心针,纷纷投入到这场增加粮食产量的行动中。

他们大量编织竹架子,全心全意地学习上河村的先进经验,在河面上、湖面上、池塘水面上,到处都能看到那一片片充满希望的水中稻秧。

一些水域面积广阔的省份,水面种植的水稻面积甚至一举过了水田种植面积,成为了一道独特的农业景观。

这种在水面种植水稻的方式,在后世却未能得到广泛普及。

在科技飞展的未来,水稻种植在水面上所用的浮板价格高得离谱,对于追求经济效益的农民来说,购买浮板在河面上种植水稻,成本远远出了收益,实在是不划算。

而且,在那个粮食价格相对低廉的时代,粮食的价值甚至比不上一瓶普通的矿泉水。

种植粮食不仅利润微薄,还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大量的田地被荒废。

在这样的背景下,又有谁会愿意花费重金购买浮板,在水面上进行吃力不讨好的种植呢?那简直就像被门夹了脑袋一样荒唐。

但此刻不同,当下正处于自然灾害频的艰难时期,粮食成为了最为珍贵的资源,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

在这个急需粮食活命的年份里,每一个能够增加粮食产量的方法,都如同黑暗中的明灯,被人们紧紧抓住。

无论付出多少努力,无论面临多大的困难,大家都会毫不犹豫地去尝试,去拼搏,只为了能多收获一粒粮食,多一份生存的希望。

与此同时,轧钢厂也迎来了一件大喜事。

新建的宿舍楼在经过严格的验收和简单却用心的内部装修后,终于全部分到了厂里的领导层和部分优秀工人手中。

如今的装修远不及日后那般奢华复杂,仅仅是用石灰仔细地粉刷了墙壁,让整个房间看起来干净整洁、白净明亮。

新房子装修完毕后,经过一段时间的通风干燥,终于达到了适宜居住的标准。

李有福一家在这次分房过程中收获颇丰。

他的父亲作为车间副主任,凭借着多年来的辛勤付出和卓越贡献,分到了一套宽敞明亮的房子。

李有福身为轧钢厂采购食堂代主任,同样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温馨小窝。

李有福的母亲却因为李君豪已经分得一套房子,她自然就不能够再进行分配了。

李佑鑫,这个在轧钢厂工作时间不长的年轻人,却有着非凡的勇气和担当。

他两次勇敢地举报特务,为保卫国家的安全立下了赫赫战功。

按道理来说,他完全有资格分得一套房子,以表彰他的杰出贡献。

然而,考虑到李有福家已经分了两套房子,如果再给李佑鑫分房,恐怕会引起其他工人的不满。

而且,李佑鑫举报特务的功劳特殊,出于安全和保密的考虑,不能大肆宣扬,只有厂里的几位高层领导知晓其中详情。

经过厂里领导层的多次开会研究和慎重讨论,最终决定给李佑鑫涨上一级工资,以此作为他未能分到房子的补偿。

轧钢厂的领导层暗地里挑选了一个黄道吉日,组织大家搬进了新房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