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玩與學,馬佳芸蘭還會把自己看過的內容,或者前世記憶里的內容,化作生動形象的語言,給他們講一些寓言故事。
多為成語故事,或者著名典故,也有些後世知識影響。
這個是康熙碰見過的,第一次碰見的時候正在講「愚公移山」。
馬佳芸蘭講的故事的確比書上靈動有多了,她本人的文學素養也在他的了解下日益增強,因而他也沒阻止。
今天了解的是「斗米升,擔米仇」。
馬佳芸蘭講了原本的起源故事,又編了一個更貼合的例子,關於一位心懷仁義的大善人救濟災民被反噬家破人亡、好在父母官明事理最終惡人遭報應的故事。
講完了一場由善心引起的惡果,收穫兩隻氣鼓鼓的小青蛙。
竟然都聽懂了。
長瑞還未滿三歲,只能說這世間天才兒童真的存在。
再想一想,李賀六、七歲的時候吟詩作對,王勃八歲寫《漢書注指瑕》,甘羅十二歲為丞相……
對比下來,普普通通,麻麻賴賴。
「人啊,都是有貪心的,『斗米升,擔米仇』也是說,我們不能一昧地滿足別人的貪慾,」馬佳芸蘭揪一揪他們的嬰兒肥,問,「假如你們是大善人,會如何做啊?」
長瑞乾脆:「不啾。」
塔娜持不同意見:「可是我們是大善人啊,大多災民也確實受難離鄉,除非我們這個大善人是假的善人。」
馬佳芸蘭給兩人都比了個贊:……這大概是人設ooc和上帝視角的問題。
長瑞咯咯笑了兩聲:「不給多,不聽話,打!」
言罷,還給自己鼓了個掌。
「長瑞真棒,」馬佳芸蘭也給他鼓一鼓掌,以激勵教學,「救助應該適當救助,我們還可以制定規則,篩選那些真正需要救助的人。」
塔娜高高舉手:
「讓他們幹活才有飯吃!」
「哇,以工代賑,塔娜也棒棒,」馬佳芸蘭毫不吝嗇給予誇誇,「『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授人以魚只能解一時之急,但授人以漁,卻可解一生所需[1]。」
「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一聲男音突然插入進來。
馬佳芸蘭笑著望了過去,眼睛彎如一眉月,明亮清透。
被驚艷到的康熙,又被兩聲「汗阿瑪」,喚了回來,清了清嗓音,坐下把塔娜提溜起來,以掩飾剛才半秒的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