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o章修路
“哥哥,鼎锅底隔我们这里还有多远?”
刘本恩问。
“从进山到我们这里走了五股里四股的路。”
解仲玉说。
“那就不远了,现在我们人强马壮爬山越岭容易多了,不要多久就可到达那里。”
刘本恩说。
“主要是鼎锅底长在那最高的山峰上,一道绝壁挡住去路。”
解仲玉说。
“翻越那道天然屏障我们真是经历了九死一生。”
先生说。
“没有别的路可走吗,哥哥嫂子怎么就走到绝壁下呢?”
淑兰问。
“肯定有较为平缓的路可走,但茫茫林海本来就没有路,太阳不出来东南西北。而且当时有野火在后面追,我们慌不择路被迫到了那里。”
解仲玉说。
“还是走哥哥走过的路线为好,熟门熟路不会迷路。原始森林里变幻莫测,山高水远险阻重重,何必涉险另辟它路呢?”
刘本恩说。
“是呀,俗话说;半斤生不敌四两熟。当年老爷和先生徒手都能上去,现在我们人力物力具备没有上不去的道理。”
王家的说。
“那时我帮不上半点忙不说反而像一个包袱拖累老爷。”
先生说。
“怎么是拖累呢?让先生活下去的念头是老爷的精神动力。”
江家的说。
“都是逼出来的,当时死多于生,不上崖离死近,上崖离死远。”
解仲玉说。
“有老爷领着,上天都不难。”
王家的说。
接着他们又说到搬迁事宜,王家的说:“这么多物资要搬好几趟。”
“像床、大木桶等这些笨重的‘家业’就不要了,这些东西出在我们手里,到了那里再做就是。”
刘本恩说。
“就算只搬吃的、穿的、床上用品及铁器用具至少得三趟。”
淑兰说。
“我不想落下任何物品,这些物品都是我们辛辛苦苦做出来的。而且到了那里这些东西正是我们急用的,等到慢慢伐木,加工花费的工夫还多些。”
解仲玉说。
“可是那大桶那床怎么弄上崖呢?”
淑兰问。
“当年老爷扛着一副八人抬的芒果屋翻山越岭到了那石壁下,又硬生生把芒果屋拉了上去。何况现在我们有这么多人力、马力。”
先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