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孔洞从腰部高的地方开凿,基脚部位准备垒两级石台阶。孔洞长一尺二宽一尺深一尺五,照着已经做好的横梁尺寸开的。
孔洞的底部中央凿了一条凹槽,便于渗出里面的积水。
树根带着凿孔组人员一人一个孔往上,脚下的凳子越垫越高,再高处就搭梯子。
待栈孔凿好,江经牛带着安装组人员随着安栈道,横梁长五尺,宽度和厚度跟孔洞一合一,两挡头开了卯眼。
撑柱是碗口粗的柏树做成的,撑柱随着孔洞的伸高而加长,底下垫石墩。
扶手和栏杆都是杉木的。所有的部件都用松油涂过两次。
凿了三十个孔洞后用最高的树做的梯子都短了,于是他们给梯子增高,在梯子脚下垫凳子、桌子,梯子底下叠梯子。
梯子到了不可复加的程度隔原来的老桩还有很长一段距离,撤了梯子的支力凿孔有困难。
不过,迄今为止还没有锅底人排除不了的困难,他们又设计好了下段路程上的凿孔方法,设置了绳子拉力。
他们在一根树筒上系了多跟绳子,把树筒架在上面的木桩上,人吊在绳子上作业。
这片石壁壁上爬着粗壮的藤条,藤条为他们提供了一些支力。对锅底男子来说有了这里帮助就足够了。
树根一马当先,他腰间系着绳子,赤脚勾住藤条,左手抓住藤条,右手拿着一根长铁杵斜着撞击崖壁,凿出一个马蹄型凹陷,大小容得下一双脚,凿一个上一步。
这个凹陷是用来打斜柱的。
后面的人跟树蔸一样腰间系一根绳子,左手抓住藤条,一脚踏在凹陷里一脚勾住藤条,右手拿着铁杵在凹陷的上方凿栈孔。
一路开凿到了木桩前,藤条长到这里基本到顶了。
栈道也安到了这里,这段栈道跟下面栈道不一样的地方是上面打的斜撑柱,下面打的直撑柱。
没有了藤条的帮助,又可利用老木桩。这片石壁稍稍往里陷,木桩没遭雨水浸蚀牢固得很。
他们在木桩的上方凿一排孔洞插横梁,下面的木做撑柱的支点。
男子们稳稳当当站在木桩上面,先用铁杵在左上方击一个凹,左手抠住凹,右手在前一个木桩的上方凿孔。
安这段栈道时出现了下面栈道跟上面栈道相隔一段高度,他们在这个位置设计了梯子接头。
在下段栈道上并排凿了两个更宽的孔洞,插两根更宽的横梁,铺上木板搭建一个平台。
做一架五步梯子,下头撑在平台上,上头搭在上面的横木上。
在这段栈道上撑柱是竖直的,下蹬木桩上擎横梁。
剩下最后一段路程了,这片石壁光溜溜的,猴子都不敢在上面攀爬。
不过锅底人有办法,他们从上面放吊篮,一人一个吊篮,吊篮贴石壁的一面安了一根横木,为的不让吊篮受力后转动。
每人腰间还系着一根绳子,这根绳子既加强安全系数又给放绳子的人传递信息。
吊篮里的人摇动绳子通知上面的人上升、下降、停下。
吊篮里的人同样在左上方凿一个凹陷,左手扣住凹陷定住身子,右手凿孔,铁杵每跟石壁碰撞一下吊篮随着颤动一下。
历时五年挂壁栈道基本完工。
站在崖脚下仰望栈道,似腾空巨龙,直插天际,出没云雾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