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长决定,为你的栏目延续播出时间。
你可千万别把这档节目搞砸了!
记住,把握分寸,尽量兜回来,若是播出后有风波,我们大不了个后续声明,说那句入梦之旅只是你的随兴之言
面对持续飙升的收视率,台长李旭与传媒部长老董都豁了出去。他们清楚,6溟之前的科普无懈可击,唯独那入梦之论,让他们难以咽下。
于是,他们甚至为6溟铺设了退路。没办法,收视率的飞涨预示着未来的无限可能,这场赌博,值得一试!
-
在灯火通明的直播间里,6溟接收到老赵的密令,一时错愕。
或许是他主持的科普栏目已悄然打破冰点收视纪录。
也好,6溟尚未感到疲惫,继续直播不成问题。
距节目结束仅剩两分钟,关于入梦穿越的阐述太过庞大,难以一言蔽之。
科普效果取决于公众接纳程度,若节目戛然而止,科普的价值也会随之流失。6溟举起手中的白板,向镜头缓缓道来:入梦,是我们每一个生命体共有的经历。
以平均寿命75岁计算,一个健康人的一生大约有657,ooo小时。
人一天平均睡眠8小时,相当于一生中将有219,ooo小时用于睡眠。
而这219,ooo小时里,我们将体验大约1o4,4oo次梦境。
这1o4,4oo次梦,汇总起来约等于5o,ooo小时,意味着我们在梦境中度过了五万小时的时光。
梦境种类繁多,各不相同。
部分梦境能追溯至现实中的工作、学习或压力的影响。
而那些难以证实,甚至荒诞不经的梦,绝非现实逻辑所能框定。
梦中遇见陌生人,不久后竟在生活中与之结缘;预见的事故在现实中演;甚至彩票号码在梦醒后真实兑现——
6溟话锋一转,提问:难道人类具有预知能力?
显然,这是不成立的!
既然人类拥有意识或灵魂,那么它必存有其二元属性。
当你踏入那些无从验证的梦境时,有那么百分之一的概率——
你实际见证了平行世界中的某个事件。
我相信,屏幕前的某些观众或许有过这样的命中注定经历。
如果有,恭喜你,你已实现穿越!
这正是6溟前生深入探究的领域。人类大脑的奥秘,难以言喻。
神经科学家将梦境视为大脑的自我处理机制,诚然,这解释合理。
但为何在信息筛选重组的过程中,会出现预知梦境?人类难道天生预见未来?科学不容许自然现象的存在。
阻碍人类探索未知的,从来不是技术瓶颈,而是恐惧,是不愿接受那些颠覆认知的未知。
与此同时,在魔都的某实验室,天才青年博士汪豆豆正聚精会神地听着6溟讲述入梦穿越。本以为6溟会亲历示范,却未料竟是以梦为引。
汪豆豆半信半疑地听着,但越听越是心头一紧。
梦境的分类,目前科学基本能够给出解答。现实中有报道,有人梦中预见车祸,次日奇迹般避难。人在沉睡时,意识仍在活动。
汪豆豆迅整理思绪,现6溟的言论毫无漏洞。但紧接着,6溟的话语转向:既然人类有意识灵魂,那么它必然存在二元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