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从早晨游玩到中午过后,才各自转回自己亲戚家。告别时大家依依不舍,欲走不走,最后李翠花提出一个方案让大家参考。
什么方案?
他们商定如果明天雪不融化,还要继续玩乐,因为多年没有见到这么大的雪了。明天集中地点仍然不变,不见不散。千万不要因为一个人迟迟不到而冻坏了其他人的身体。
说罢,他们各自伸出冰冷的手握在一起,表示决心和盟约。
最后,他们挥手告别,各自转身。
林漠北带着满心欢喜回到外公外婆家,立刻见到母亲火。母亲火的理由是林漠北没有按照中午时间回屋吃饭,又让大人操心了。
林漠北解释说他虽然小学未毕业,但因为入学年龄偏大,转眼快到十八岁,因此不必要为他担心。他未来的路还很长很长,倘若母亲一直为他挂念,那就是自寻烦恼。
外婆热菜放在桌子上,叫林漠北吃饭。
林漠北一个人端起碗狼吞虎咽饱餐一顿。外婆担心他吃急了卡住,又倒半杯开水放在桌上。果然不出所料,林漠北因为吃快卡住了喉咙,出现怪异的声音。母亲急了,马上站起来走两步,端起杯子让他把水喝下去。
饭后,杨艳高特意叫林漠北到半楼上书房去问情况。
杨艳高是民办老师,懂得教育孩子的多种方法;也懂得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因此他问的东西很多,甚至连鸡毛蒜皮的小事都在盘问中。
林漠北一一回答后,以为外公不问绘画情况了,但恰恰这方面问得更加细致。
“林漠北:你是在什么地方绘画,以什么为背景,怎样取景构图,画的中心内容是什么?自己感觉满意吗。。。。。。。”
林漠北有些紧张了。天啦,外公不问则已,一问就是一大堆。
林漠北在被动回答,吞吞吐吐,很想回避。他最担心的是外公要画作过目。结果外公还是开门见山说,叫他把画拿出来看看。
此时,林漠北高度紧张。他自己的绘画水平自己清楚。若是爽快地拿出来,自然会在外公面前出丑;一直吝啬,恐怕又会遭到外公的训责。他想拿柳书瑶画的那幅画给外公看,讨得外公欢欣,又显得自己不够诚实,自欺欺人。再说孩子欺骗大人也是不道德的行为。只有一前一后把两幅画都拿出来,由外公识别那幅是自己画的,才会有一点乐趣。
此时,杨艳高又在催促了“怎么半天拿不出一幅画来?哪怕画得太差,我也想看看。莫非你出去溜达大半天,没有动手绘画?那就不对了。。。。。。”
林漠北听了外公上述一番话,才大胆地从包里拿出自己画的“作品”
出来,双手颤抖着慢慢递过去。
杨艳高刚刚接过画一看,马上笑了起来。并且他越看越笑,前仰后合,连老泪都笑了出来。他摸出手巾帕擦了擦眼泪,才又继续观看。
鼓励和挑刺,仿佛是杨艳高要说的重点。
“哈哈!你拿出画来就好,说明你听好外公的话,认真去做了。至于绘画的质量好坏那是另外一回事情。。。。。。”
杨艳高先是表扬;其次是针对不成熟,或者四不像的画进行一番点评。
他认为,通过眼前这幅画来看,林漠北有很强的绘画求知欲;但是没有绘画的基本功。学校里安排一周一节图画课,那仅仅是起个引导作用,真正的绘画艺术,要靠自己去摸索,去研究,去看书学习,理论联系实际,多画多实践。当然,在这过程中,也离不开寻找地方培训机构系统学习和拜师学艺。
从古到今,每个人开始学习绘画时,都是画的墨粑粑,主杆枝叶分不清楚,一塌糊涂。但若是持之以恒,时间长了就不一样。哪个画家不是从零开始步步高升的?
长期坚持,是画好一幅画的关键。
“工多艺熟”
。只有“工多”
,才能“艺熟”
。从这幅不成熟的画作来看,林漠北要想在绘画领域有所突破,画出一幅像样的画来,至少还需要几年,乃至十几年的功夫。
杨艳高的话仿佛讲完了。
林漠北抿着嘴巴笑了笑,不声不响地拿出第二幅画来。
杨艳高一看,突然现眼前一亮,被吓一跳。他激动得左看右看,觉得不过瘾,又立刻找来老花镜戴上,边看边点头。看了很长一段时间,他才摘下眼镜,伸出大拇指说“不错,不错!这幅画的背景选得很好;里面的人物栩栩如生,是幅好画。原来刚才那幅是草稿;这幅才是真正的好画。林漠北不简单,说明你各方面都在向前展,绘画的功力不浅呐。长期坚持下去,不成大器,也是一方之鸟。。。。。。”
外公的恭维话,令林漠北心头惭愧。此画的作者不是他自己,却引起对方张冠李戴的评论一番。这责任主要是在自己身上。其次也怪外公赔过分高兴,不看落款。
怎么办?马上解释清楚,赔个不是,求得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