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平思索许久,说道“身家性命,不可轻易托付于人,还请公子谅解!”
王浩点头,说道“今日我不是朝廷高官,亦不是皇亲国戚,只是一个远道而来的客商。在我这里,没有强取豪夺,没有欺行霸市,什么样的价格,就可以获得什么样的商品或服务,全凭自愿!”
王浩的坦诚赢得二人的尊敬,公孙平说道“药材、毛皮我们现在就有,牛羊战马只要公子需要,也有途径获得。但我有一个条件,还望公子答应!”
王浩点头,说道“请讲!”
公孙平说道“我想要到宋国看看!”
未及王浩回答,陈松面带怒气,说道“二位的要求有些过分了吧!”
王浩依旧微笑,说道“我可以让你们乘坐我的战船去往胶州,也可以给你们一个月的胶州暂住权,但胶州之外,不是我的管辖范围,你们不可越界!”
二人喜出望外,公孙平说道“公子大德,请受在下一拜!”
王浩补充说道“乘船要有船钱,暂住权要有担保金,在我这里,一切皆可协商,但没有免费的服务!”
公孙平答道“不敢让公子破费!”
王浩请二人就坐,奉上香茶,问道“辽东数万汉儿,何人为领袖?”
两人皆沉默不语,许久之后公孙平说道“辽东自战国时期便为燕国所有,然东汉末年,天下纷争,高句丽趁虚而入,屡犯辽东。太守公孙康收拢汉民,出兵迎战,一鼓作气破其王都,并趁势恢复旧时郡县。公孙氏传承至今,族人虽数十倍与汉末,然只能卑躬屈膝,苟延残喘。”
王浩明悟,说道“先生就是公孙氏的家主了?”
公孙平摇头,答道“家父尚在,平怎敢僭越?”
王浩点头,又看向高昌。高昌略显犹豫,说道“公子可听过‘天下之高出渤海’?”
王浩眉头微皱,说道“渤海郡,高氏郡望?”
高昌面带羞愧,说道“渤海高氏,轫于东汉,兴盛于两晋,南北朝时期,渤海高氏已经成为太行以东门阀世族的领袖,先后控制北魏、东魏朝堂,并建立北齐。隋唐两朝,渤海高氏中有官爵者一百四十余人。然契丹立国之后,高氏一族被严加防范,被封禁于朝堂之外而碌碌无为。”
王浩回味许久,说道“如此说来,辽东汉儿,就以公孙氏和高氏为号召了?”
二人对视一眼,公孙平说道“公孙氏和高氏在辽东立足虽久,然时至今日,号召力却逊于薛氏!”
王浩不解,说道“恕在下见识浅薄,还请解惑!”
公孙平说道“高句丽称雄东胡七百年,曹魏至隋唐,与中原王朝战火不断。李唐高宗时期,在泉盖苏文死后,世子泉男生代为莫离支,但为二弟泉男建所逼,降于唐,造成高句丽内乱。李唐趁势出兵,一年之内,李绩攻取高丽军事重镇新城,并将周边16座城池纳入囊中;薛仁贵又在金山击破高句丽大军,斩5万余级,攻下南苏、木底、苍岩三城,与泉男生军会师;李绩随后攻占扶余城,斩俘万余人,扶余川中4o余城亦望风归降,再战薛贺水斩俘3万余人,乘胜攻占大行城。第二年春夏,各路唐军会师,推进至鸭绿栅。高句丽兵抵抗,唐军出击,大败高句丽军,追奔2oo余里,攻拔辱夷城,高句丽其他各城守军或逃或降。唐军兵临平壤城下,围困月余,高句丽王高藏派泉男产率领98人出降。泉男建仍然闭门拒守,并多次遣兵出战,皆败。是年秋,高句丽僧信诚打开城门,城破,俘男建,高句丽亡。?李唐分其境为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县,并于平壤设?安东都护府以统之,任命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为检校安东都护,领兵二万镇守其地。主政高句丽期间,薛仁贵抚养孤儿,赡养老人,恢复生产,使人们逐渐忘记曾经的仇恨,开始和平地生活。他抚养的那些孤儿,皆以薛为姓,以武立命。契丹立国之初,耶律氏和箫氏的贵族曾多次派兵攻打薛家堡,皆铩羽而归。完颜氏起兵反辽,天祚帝抽调民丁,薛家堡拒不从军。天祚帝派兵讨伐,亡七百人而归。”
王浩难以置信,问道“二位先生可知薛家堡丁口几何?”
公孙平说道“薛家堡依山傍水而建,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应在三千户上下。”
王浩问道“传言东京路汉儿一万户,单凭一个薛家堡,莫非就独占三成?”
未及公孙平答话,高昌开口说道“公子这一万户汉儿,恐怕是从苏辙学士的《出使辽国记》得来的吧?”
王浩点头,说道“高先生如何猜得?”
高昌说道“苏辙学士出使辽国,家父受朝廷之命为其向导。待《出使辽国记》完成,苏辙学士念家父向导之情,馈赠一卷为纪念。在下自幼仰慕苏氏家学,碰巧拜读过这篇文章。”
王浩有问道“高先生可知辽东汉儿几许?”
高昌摇头,说道“敢问公子,何为汉儿?”
王浩词穷,一时之间难以回答。陈松在旁说道“说汉话者即为汉儿!”
高昌说道“若依照阁下所言,辽东汉儿当以数十万计。”
陈松说道“辽东一共多少人口,汉儿如何能有数十万?”
高昌说道“说汉话者即为汉儿!阁下可知辽国皇族与后族之中,能说汉话者近半?”
王浩瞠目,问道“以先生之见,何为汉儿?”
高昌说道“汉唐旧民之后裔。”
王浩回味许久,说道“先生所言倒是精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