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放榜之前,谢凡还以为自己名落孙山。
因为戊午年考生人数众多。诸位考官勉力批阅试卷,也在九月中旬方才完成任务。所以放榜较往年迟了半月。在等待放榜这一个月里,众多考生和考生家人心里不可谓不煎熬。
不过凡事总有例外。比如,6平友。
他场便在恭房旁被困了整整三日,勉力答题却也未能完卷。最终还被号军暴力清场,叉出贡院,可谓斯文扫地。6家虽非名门望族,也是一方富户。6平友作为长孙,自小也是被家人娇宠着长大,从未吃过这般苦头。经过这三日磋磨之后,6平友彻底放下功名二字。只求利禄,已打定主意来年开春便随父亲去北方行商。
6有富明白科举辛苦,因此十分赞同大孙子这一决定。甚至也力劝小孙子也放下举业。只是6平恭主意未定,欲等放榜再论。
对6家来说,两个孙子都已有了秀才身份,在十里八乡得了体面,已是喜出望外。反正家里日子过得滋润,也不必逼迫子孙辛苦读书求功名。在6有富看来,6平友早些开枝散叶,6平恭早些成亲才是正经。
于是他打探小孙子是否继续读书之余,更力劝他早些成亲。
结果6平恭一口回绝,态度坚决,毫无转圜。6有福无计可施,又转头去劝6平友多同妻子伍氏亲近,好早些生儿育女。
可惜6有福在小孙子处碰了硬钉子,又在大孙子处碰了软钉子。6平友嘴上千好万好,一一答应。身体上却很诚实,绝不配合。原先借口读书整日写作文章,如今转战商场每天研究账本。
偏偏伍氏从不懊恼。原先丈夫在家,长住书房。她每日只做女红、管家事,从无怨言。如今丈夫预备要去外地经商,伍氏来信也不挽留,反而一力支持。
6有富在两个孙子处碰了钉子,只好便转而亲近两个妹妹。
谢老秀才和谢凡不知其中内情,只是每日见着6舅爷带着张老夫人和6氏外出玩耍。三兄妹今日看南戏,明日游秦淮,后日又去钟山玄武湖。金陵繁华,秋高气爽,三位老人好不快活。
和妻子逍遥快活截然不同,谢老秀才留在南京却是百无聊赖。他借住张家本就有些别扭,城内吃喝玩乐他也不喜,更素来与大舅子、大姨子处不来。眼看着6氏和哥姐亲近,欢乐祥和,再说谢凡还等着乡试放榜。他总不好自己一人回家。于是祖孙两人每日只是大眼瞪小眼。
谢老秀才前几日看在孙子乡试辛苦,勉强忍住不曾开口。时至九月,他终于忍不住叫孙子将场中所作文章默出来,自己也好参详一番。
谢凡坳不过祖父,只好大致写下,交给祖父观瞧。
谢老秀才先读经义,连连点头,老怀甚慰。又读诏、判、表、诰,也觉通顺流畅。末了读到策论,谢老秀才放下纸张,“啪”
一声,拍案而起。
谢凡被吓了一跳,正想询问这是为何。谢老秀才便抢先开口,叫福顺将门窗关上,又打他出去打扫院子。
待福顺出了门,谢老秀才方才对谢凡语重心长说起,在科场上,实在不该妄议祖宗成法与朝廷国策。
谢老秀才一脸严肃说道:“正所谓‘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我朝虽素来优待读书人,未有因言获罪。可我辈亦须得谨言慎行,免招无妄之灾。朝中大臣言官可诤言进谏,然其中“卖直”
求荣者,亦曾被圣上当廷杖死。”
谢凡听了稍一思忖,便恍然大悟,祖父所言在理:
“前世高考写作文,考研写政治,考公写申论,也都不能批评本届政府,抨击国家政策啊。如果考生批评了,虽然一般不至于被追究,可也绝对得不到高分了。
封建时代当然也是这样。看来这次乡试,我大概率是跪了。”
看谢凡一脸了然神色,有带着些懊悔之意,谢老秀才知道孙子已然明白此事紧要。又见谢凡已是堂堂七尺男儿,总不能如黄口小儿一般教训。须得给宝贝孙子留些面子。
谢老秀才又心中自我安慰起来,孙子年纪还小,下场再考也是无碍。所以他只长叹一声,不再多言。祖孙两人相对无语,半晌福顺回来,谢凡默默退出不提。
谢凡等候放榜已有月余。此前他自信满满,可那日听祖父一席话,只觉前途黯淡,中举无望。又回想贡院中那般艰苦奋战,实在不愿再来一次。
“如果万一中了当然最好。可这次多半没中,我三年后还要不要再来一次?”
谢凡纠结起来。
一番纠结之后,谢凡又想了些旁的出路:“种地,体力不行。做生意,差点本钱。要不去做教书先生?或者干脆研究研究如何提纯青霉素?”
直至九月十五日辰时,应天府府署终于放榜。一时间秀才监生,平头百姓皆去围观。更有南直隶各县所派快手与书手,抄录中举结果,好立即回报本县。龙虎榜下人头窜动,好不热闹。
谢凡本不抱希望,因此懒得出门。只随意打福顺与顾三郎,去府衙看榜,顺手买些糕点回来。
榜下被围得水泄不通,福顺两人实在挤不进去。顾三郎只好将福顺架在肩上看榜。晃晃悠悠,福顺好不容易找到自家少爷大名“谢凡”
,正名列最末。
天子锐意进取,旧臣顽固守旧。朝廷上一番云波诡谲,帝王心术操弄人心。于是南直隶乡试贡院内,正副主考官之间好一番明争暗斗。
这般神仙打架,抖落一点尘埃到升斗小民头上,往往便是灭顶之灾。偏偏此次朝堂纷争波澜起伏,层层涟漪。余波波及到谢凡这小小微末秀才头上,居然是件天大的好事。
嘉历三年,戊午乡试,谢凡以十七岁之龄,次参加乡试,便一举得中。成为溧水县最年轻的举人老爷。
注释:*出自《韩非子·五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