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山,古称浮玉山,地处浙皖两省,天湖水系与钱塘水系的分水岭,最高峰清凉峰,在安徽。
浙江境天目山,位于临安西北,因东、西峰顶各有一池,长年不枯,宛若双眸仰望苍穹,由此得名。
天目山历史悠久,为儒、道、佛一体的三教名山与历史文化名山。
主峰仙人顶,在东天目,山顶“天师洞”
,传说为西汉道教大宗张道陵修道处,亦是燕无敌出生及修炼处。
裴浪、沈月白拾级而上,故地重游,不胜唏嘘…
但见峰峦叠翠、古木葱茏、奇岩怪石、流泉飞瀑,景随身转;参天华盖、彩羽奇鸟、时鸣树巅,云豹麂鹿,跳跃云岩;阔叶针叶,交相杂生,落叶陈厚,脚踏如棉;山路崎岖,名胜遗迹,俯皆是。
张公舍、太子庵、葛洪炼丹处、太白吟诗石…更为天目山增添无尽的人文气息…
僧侣隐士,垒石为室、结茅为庐、涧饮木食、苦志修行,只为心中不灭的执念。
行至水穷处…过了莲花峰,东面百米处即为四面峰,亦是“天师洞”
的所在处,无路可通,只一条蜿蜒鸟道隐约在云雾间。
一声长啸,二人施展轻功,蹂身而上,轻车熟路地纵跃在悬崖峭壁、野藤丛蔓间,身形渐小,终至消失不见…
四面峰,三面临谷,突出于众壑之间,松杉翠绿,树冠如盖,居高远望,峭壁万丈,山峦起伏,林海苍茫,云蒸雾绕…
山风凌冽,振衣可飞,俯仰天地,立有众生渺小之感。
“天师洞”
前,虬松下的棋盘,已斑驳锈蚀,烂柯逢仙,恍若春梦,不知今夕何年,洞口灌木丛生,草蔓疯长,不复往日之景…
二人陈叹,拨开荒草,入得洞去,一片飞蝠夺门而出,出凄厉的鸣叫…
洞内潮湿阴冷,蛛网遍布,碎石覆地。
东面一排墙下并排三张石床,裴浪轻轻擦掉床头三尺处灰尘,几行字映入眼中,自右而左依次为:裴观海、沈月白、秦观山…往事历历如昨…
师父…裴浪轻声呼唤着:您老人家在哪里啊?还在生海儿的气么?说完,禁不住泪如飞雨。
六哥,将洞内打扫一下吧!说不定,燕伯父哪天便回来了呢!沈月白道。
嗯…
望着内外窗明几净,二人相视而笑。
抚摸着中间的石床,沈月白仿如梦呓:六哥,还记得么?这是燕伯父为我特制的石床,供我练功休息…
当然记得…裴浪神飞天外:那时,你才四五岁吧…还没六哥的剑高…
嗯。。。师父每年都要从清凉峰来此三两次,与燕伯父谈棋论道…沈月白甜蜜地回忆着:那是我童年最期待和怀恋的时光…你和七哥都宠着我,有好吃的、好玩的,总给我留着…
沈月白神思飞远,十年旧事,一一在眼前浮现…
步出石洞,来到东面一处耸立的崖壁前。
裴浪伤感地道:那天,芷溪说已许配江左王家…回山后,我便不吃不喝,在这里整整待了三天三夜…我央求师父为我改名,和往事告别…
师父萧索地望着远山,平静地道:一切所遇,皆是前缘。也许你以为可以忘记,她却仍深藏心间,不曾走远…观海之处皆为浪,从今以后,你便叫裴浪吧…
此行江南,为圆梦而来,十年旧梦,梦在江南…
江南,临安。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晚唐大才子杜牧,为江南美景所惑,写下千古名篇。
春日的江南,绿树映红,黄莺欢唱,傍水村庄,依山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烟雨笼罩下的楼台寺庙,若有若无,给人一种越时空、淡泊洒脱之感,想来便令人心旌摇荡…
《江南春》已逝,道不尽的江南风流…
苕溪之水穿城而过,“烟雨楼”
面水而建,斗拱深檐,局部五层,半面建筑飞临溪河之上,远望如同振翅欲飞的巨大苍鹰,气势恢宏。
时值冬月,江南却有如丽春,山云相映,水天一色,波光潋滟,烟柳摇曳,白鹭翩飞,莲舟泛河…
如此美景,约三五好友,去“烟雨楼”
小酌,人生之欢莫过于此。
烟雨楼,二楼。
坐北面南一方小小的戏台,条案东西陈列,案上无复杂摆设,唯一醒木而已。
“月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