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围屋,碧瓦映日,朱檐如画;今朝却只见尺椽残影,片瓦飘零。
避难野牛庵三日,众人或许因求生之念,未及细思家园之殇,但求性命无虞,已是万幸。
而今,目睹此景,心如苦海翻涌,痛似尖刀穿心。族长虽告诫分散而行,以免祸端,然归家心切,众人不顾一切,汇聚于此,捡回一些生活所需的用具……
陈、罗、孙、赖等邻里乡亲,纷纷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安慰同情嘘寒问暖,愿意伸出援手共克难关。
“刘嫂莫悲”
,“刘叔勿馁”
,字字珠玑,句句暖心。
忆往昔,南坑村山洪肆虐,围屋凭其高地之势,成一方庇护所,毫不犹豫开仓放粮,拯救乡亲于水火。
又忆那瘟疫之年,外来乞丐携病而至,围屋人毅然闭户,饮苦自守,与瘟神斗智斗勇。桩桩往事,犹在眼前……
如今围屋有难,岂能袖手旁观?
众人齐心,清理废墟,重建家园。围屋之内,温情与坚韧并存,共绘一幅重生之图。
很早以前,陈氏祖先在这个小山沟开天辟地繁衍后代,成了三百余人口的大村庄。
后来,逐渐有异姓迁徙过来,有的是陈氏家族的佃户自建了房屋;有的是陈家的翁姑亲婿;有的是能工巧匠奇缺人才……
偏僻的山旮旯有砍不完的树木,垦不完的荒地,招佃户纳人才也是一件好事,搞活地方经济,盘活地方势力,抵御外敌入侵……
这时,一位老者走了过来,看了看废墟,摸了摸白胡子,无奈地摇了摇头。
这是陈氏德高望重的老族长。
他的外貌虽然朴素却透露出不凡的气质。
他脸上的皱纹深刻而有序,目光深邃而明亮,闪烁着智慧与慈祥的光芒。
他背脊虽略显佝偻,却依旧保持着挺拔的姿态,那是一种岁月无法夺走的尊严与坚韧。
旁边那个小伙子大声说:“乡亲们,你们暂停手里的活儿,景云公公有话说。”
这位老者是陈氏族长。
“围屋乡亲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你们的事就是我们的事。忆当年,我们遭遇困境,是您们伸出援手为我们排忧解难,给了我们生活的希望。现在你们有难,我们理所当然全力以赴,同甘苦共患难。我们宗族理事会已为您们安排好住宿和生活。同时,我们也愿意尽全力帮助您们重建家园,共度难关。”
陈族长说完从衣袖里拿出一张帖子一般的红纸念了起来。那是一张安排表,把围屋各户一对一的安排在陈族家族。当然是条件相对好一点的家庭。
“刘德岗老先生在哪里?”
陈族长大声呼叫,未见回复。
“德岗公走亲戚家去了。”
有人回答。老人家的去向是秘密的,别人不敢说。
“哦!我家条件好一点,想安排几个德高望重的前辈住。那就安排刘大夫一家吧!”
陈族长说完大声:“刘大夫,刘大夫……”
“他一家也去亲戚家了!”
几位大婶抢着回答。
“啊!刘大夫是我们村里的守护神,走了太可惜了。”
陈族长好像很失望的样子,自言自语地唠叨。
大家听完老族长的安排,都顺从地跟随前来接应的陈氏族人离去。那些前来迎接的陈氏族人也表现得十分热情,他们帮忙搬运行李,牵领小孩,场面温馨感人,令人动容!
陈安澜一家对接的是陈万福。
“安澜兄,不嫌弃我家贫寒就住我家吧!虽然房屋破烂不堪,但能挡风躲雨,比起在外面搭草棚要好一些,只是委屈了大哥一家人。”
陈万福素来说话幽默风趣。
“万福贤弟说笑了,落难人哪有那么讲究,有地方去就万幸了。我也不是富裕家庭,比你好不了多少。”
陈安澜也不含糊其辞,把自己的话说了出来。
他们一路说说笑笑,很快来到了家门口。陈万福的老母亲站在门口眨着眼睛笑嘻嘻地看着他们。
“婆婆,我们要打扰您了!”
陈安澜的老婆走过去,紧紧地拉着老婆婆的手。
“安澜,这是你的婆娘?”
老婆婆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