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杨风说想改革广播站也是想着能用一个时间段,人工增加一些科普内容,和厂里的新闻通知栏目,比如说有新的地方开设,或者食堂新品都可以从广播上通知。
结婚要用的东西也按部就班地准备着,韩境元看她拿了个收音机回来,还苦恼地说应该他来准备的。
他用心去学,这些人情世故比杨风懂多了。
杨风可不耐烦了解这些个风俗习惯,一板一眼地按照规定办事儿。
她在国内土生土长了十几年都没有韩境元回来几年知道的多。
她也就是工作上或者跟人聊天时,为了不出错浅浅了解一下,也不在乎有没有按照时下的要求行事,门一关自己想怎么来就怎么来。
结婚要准备的新枕套,新被套,当天要预留几样糖和干果都是韩境元提醒她的。
她还真以为人家就是拍个照领个结婚证就好了。
开始打柜子,做被子基本上就相当于公开了,厂里领导听说他俩要结婚,直接就把房子批下来了,韩境元买的新缝纫机就放到那边儿去了。
杨风请人给二楼也做了一个炕,没有火,相当于一个榻榻米。
她现在是意识到炕的好处了,地方又大,底下是实的,不会藏污纳垢,不用探头进去打扫。
一楼院子里起了个倒座房,“L”
型长廊连着厨房门,专门用来夏天做饭的。
还起砌了一个老式烤炉,以前一个美食博主手动做过,她和人家联动拍视频的时候学过。
跟韩境元商量了一下,这人给她算了一下结构,一次就砌成功了。
“你怎么这么熟练,你们还研究这个?”
杨风也是不懂,科学家研究的东西对她来说跟天书没什么区别。
“要考虑材料炼制时的炉温,做实验时排查出设备的问题,也会改进设备。”
他说的轻描淡写,杨风却不明觉厉,这不就是做饭没做成,先去造一个锅的意思?
两个有成算的人一起干活儿就是什么都不会落下,罗芳几个结了婚的都想帮帮忙,给她提醒一些过来人的经验,几次以后现人家要么准备好了,要么在准备当中。
感慨一句“真是周全”
,除了佩服没别的。
就都等着一起吃饭呢,她们俩的婚礼大概是这几年最被重视的了,各自都是重要人物,关系也处的好,林林总总算下来,口头上约好的带上家属就有一百来号人。
基本上管事儿的都来,厂长拍板就在家属区食堂的政府食堂吃,地方够也跟外面分开。
日子定的十二月十三,是个周末。
十二月五号,俩人请了一天假跟着货车去到市里,住了一晚第二天早上四点,火车站接到了沈妈杨爸。
杨爸两只手上都提着大包,背上还背一个,沈妈也背一个大书包,看起来像是她以前上学时做的书包,手上也提着个大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