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看样子剧情要开始了。
【随着诸位皇子逐渐年长,出宫建府,拥有各自的势力,太子胤礽仍然被拘束在毓庆宫内,做什么事情都要受到影响。
这让胤礽感受到煎熬,他想要知道康熙想的到底是什么,又喜欢什么,只有这样,他才能够认识到太子之位是否稳固。
然而康熙的想法无法猜透,他也无法确定自己的行为是否被康熙满意,也就使得生活里充斥着急躁。
直到有一天机会来临,胤礽在经过康熙御帐时,发现一条缝隙。心中突涌的魔鬼让他慢慢靠近御帐。
帐内休息的康熙察觉到御帐外的动静,抬头朝着传来声音的方向看去,就见太子悄悄地靠近。
他不明白太子何时到来,还以这种方式靠近,康熙脑海里瞬间充满怀疑。
太子前后的反应,使得他忍不住冒出想法:是否太子对他的训斥不满,就想来弑逆?
这顿时让康熙受到刺激,非常的震怒,决定废掉太子。】
不说康熙的思维变化,太子的急躁,在场的部分朝臣可以理解。
便是他们,也无法窥探圣上的想法,只有圣上透露出来意思想要让他们知道,他们才能窥探到几分圣意。
然而,圣意能否真正理解,又是另外一回事。有时候窥探错误,只能使得皇上不满。
以至于些许人忍不住在心里叹气:要是圣上能够直接将事情的意思给出来,而不是各种暗示,也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了。
其中,就包括胤禔。他不禁想起来水幕里展现过‘他’请杀太子的行为,觉得若不是康熙也透露出几分意思,也不可能那么做。
只有受到认同,才会如此。
不过太子受到这种遭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谁让他是太子的。既然是太子,该承受的压力还是要经历的。
*
康熙不知道胤禔的想法,却是可以察觉到水幕里透露出来的意思,是在说保成获得被废的结果跟他有责任?
他挑眉头,眉眼染着几分不虞。或许是有这么几分道理,但最大的问题不是他心态吗?
兄弟成长起来,在未来的时候不是能够帮助他吗?若太子兄弟都是不堪大用,民间只会觉得皇家之人都如此,那也就没有支持的理由了。
王公大臣家里可以出现纨绔子弟,那是他们自知生活无可展望,想要自己堕落。但皇室,又如何能够如此呢?
作为太子,就要懂得御人之道,将兄弟放在合适的地位,这样可以兄弟间联手让大清变得更好,而不是没有容人之量。
*
似乎是感受到康熙的视线,胤礽垂下眼睑,保持着平稳的面孔,没有做出反应。
他认为水幕里有处说得挺对,兄弟渐长,都有自己的私人空间,哪怕是想要做点什么事,也总会有让汗阿玛不知道的地方。
而他住在皇宫内,毓庆宫就那么大,无论是发生什么事情,只要皇父想要知道,不用片刻估计就会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