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黄埔军官学校内。
余德明、余振飞叔侄两人,此时正各有各的烦恼。
余德明的烦恼来自于在奉军担任副师长的三哥余德光的一封书信。
在信中,三哥对奉军的前途颇为悲观:
说的是,此时的奉天,虽然仍在张作霖的统治之下,但内忧外患着实不少。
外患是,倭寇的关东军司令部就驻在奉天城,有一个师团、六个铁道守备大队、一个炮兵大队、一个宪兵队,共三万余兵力,虎视眈眈,令一向血性的余德光咬碎钢牙,却又无可奈何;
内忧是,张作霖、张学良父子各有一套班底,两套班底经常吵得不可开交,还出了郭松龄倒奉的闹剧,令耿直的余德光更加痛恨这种窝里横;
还有,奉军对百姓敲骨剥髓,只为穷兵黩武争夺政权,圆张作霖一个“皇帝”
梦。
该何去何从?
三哥的书信,让一向足智多谋的余德明陷入了沉思。
余振飞的烦恼来自于对革命的担忧。
本来怀揣革命激情,抱持报国之志的余振飞,近来亲眼目睹、亲耳听闻了一桩桩、一件件,生在军校内外的咄咄怪事---
先是自己一向钦佩的学长,黄埔一期生,中山舰长共产党员李龙,因为秉公执法,得罪了虎门要塞司令陈英。
原来,陈英利用职权中饱私囊,贪赃受贿,与不法走私商人暗地勾结。
李龙恪守职责,秉公上报国民政府,陈英遭到撤职查办,也由此怀恨在心。
其后台更是把李龙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指使心腹设计陷害、逮捕了李龙,一手导演了中山舰事件。
这还不算完,其后台借口追查中山舰事件,把莫须有的罪名强行安到了大批共产党人身上,很多人由此受到诬陷、驱逐、迫害和关押等不公正处理。
最下作的是,校内孙文主义学会分子,嚣张跋扈,肆无忌惮,在各种场合污蔑、辱骂,甚至在光天化日之下,毒打青年军人联合会的负责同学。
这一切的一切,着实让余振飞们想不通。
黄埔军官学校这所革命的学校,究竟是怎么了?
余振飞百般思索着,表面上仍要若无其事,坚持着上课、操练、演习和参与校内外的各种活动,以图练就一身本领。
不过,令余振飞稍稍宽慰的是,从爱妻曼祎的来信中,他得知,爱妻从自己离家后,不仅把儿子元良照料得很好,还接过自己的担子,协助父亲打理家族生意,最近还忙着在教农村妇女识字,忙且快乐着。
这个时候,北方。
张作霖正与吴佩孚、阎锡山等沆瀣一气,以“讨赤”
为名组成联盟军,兵分五路,大举扑向驻北京地区的冯玉祥国民军。
战火燃起,国民军临机撤出北京,退至怀柔、延庆、蔚县、多伦、怀来、涿鹿等地,主力各部退到南口要塞。
同盟军步步紧逼,在延庆、赤城、独石口、沽源、多伦和南口等地,向国民军各部起一轮又一轮的进攻。
在绵延两千余里的漫长战线上,同盟军、国民军两军展开猛烈厮杀,反复争夺,战况空前惨烈。
在南口主战场,国民军的阵地上,早已筑垒了坚不可摧的牢固防线。
只见处处是深沟阔壕,蛛网般密集着道道电网,脚下则铺满了数不清的地雷场,防御工事、碉堡、掩体一个连着一个,星罗棋布,漫山遍野,绵延长达百余里。
联盟军五十多万兵力,从正面和左翼、右翼连续动猛攻,数十日竟不能撼动南口要塞一丝一毫,联盟军一时之间阻滞不前,进退维谷。
历时数月混战,国民军、联盟军交战各方伤亡惨重,实力削弱,倒是为国民革命军这只“黄雀”
出师北伐,制造了大好契机。
这个时期,南方。
五月下旬,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两个师、独立团和第七军组成北伐先遣部队,向湖南开拔。
七月上旬,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共八个军十万余人。
在两湖(湖南、湖北)战场上,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七军、第八军攻克了长沙、醴陵等重镇,动了汀泗桥、贺胜桥等重要战役,歼敌无数。
最令人称奇的是,“铁军”
独立团等部队猛打猛冲,沿途攻城略地无坚不摧,荡涤敌军,不久即进逼合围长江流域重镇武昌。江西战场上,国民革命军第二军歼灭了孙传芳五省联军主力,为北伐军进军闽、浙、皖、苏等省打通了前进的道路。
不多久,北伐大军攻克武昌,歼敌两万余众。
前线捷报频传,令黄埔师生振奋欢呼。
殊料革命大潮之下,沉渣泛起,魑魅魍魉粉墨登场,革命志士无不扼腕疼惜,阴霾笼罩在黄埔内外。
现在,北伐出师节节胜利,余振飞的心情也被胜利的气氛所感染,稍稍好转了些。
转眼之间,到了第四期学生毕业的日子。
革命去!北伐去!打倒军阀!
同学们都在这么想,追随着教官们、学长们的步伐,去硝烟弥漫的战场!
不久,毕业分配方案下了,余振飞被分配到了国民革命军第二军,主战场在江西,而江西驻扎着孙传芳的多支精锐劲旅。军长谈严并非行伍出身,却曾任两广督军、湖南督军、省长、湘军总司令等职,而且才气和名气都大,还颇为八面玲珑,经历过晚清、民国两朝,还中过进士、入过翰林。
早年,他在孙中山奔走呼号落难之际全力扶救,结下患难之交,备受感戴,甚至连黄埔军校的校名“6军军官学校”
这几个字,都是他题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