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到前朝和大清现在的秋审和朝审,基本就可以看出华夏两千年来日益成熟的传统法律框架。
因为“春耕夏种,秋收冬藏”
,所以要在“秋冬行刑”
。 因为“人命关天”
,所以“秋审衡情”
,在天理,国法,人情三者之间谨慎权衡,寻求一致,以最大的公平做到“替天行道”
。
第5o章火器3o
顺治皇帝和康熙皇帝作为两位有作为的皇帝,又处在满人刚刚入主中原的时期,着急于稳定他们的皇权统治,当然更是非常的重视这一年一次的的“秋审”
和“朝审”
大典。
每年的秋冬时分,霜降前后,天-安-门前,九卿,詹事,科道的大臣们汇集,和皇帝一起研究判定全国各地的重大案件,和在监候斩的囚犯们的案子。
历时十多天甚至更久,一直等到大清国境内,最远地区的囚犯也被押解到京,审核完毕,才算是结束。
最后刑部将判定了死刑的囚犯名单整理出来,送给皇帝审阅,皇帝再次的表示一次“实在不忍于心”
后,在群臣的劝慰下,用朱挨个把这些名字勾了。
拿到皇帝的朱批后,刑部就把这些囚犯,都拉到宣武门的菜市口,斩示众,“替天行道”
和宣扬君威。
只是大清因为“平定三藩”
的连年内战,南方被战火波及的一些地区几乎是民不聊生,体制全无,又哪还有官员在秋天按时的解押犯人进京?
于是,这几次-天-安-门前的“秋审”
和“朝审”
,大典,也就一年比一年的简化了起来。
最近前线的清军有了京城送过去的式火器加持,气势如虹,回来的奏报上都是好消息,说已经打到了昆明,吴三桂势力的腹地,战争马上就要全面结束,比预计中的时间提前了大半年。
大清国境内尤其遭受战争破坏的地区,今年就可以开始休养生息,重建秩序,恢复生产。已经有几个大臣就完善“秋审”
和“朝审”
的事情上了奏折。 康熙皇帝可不是要着急《大清律》的修订进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