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年,他好像一直没学会隐藏情绪。令蒋楼想起几个小时前在公交车上,他看向自己的崇拜眼神,以及更早以前,他也曾眼睛很亮地看着自己,童声稚嫩地说:“会写这么多字,哥哥你好厉害呀。”
何其真诚。
却让蒋楼在后来的十二年里,每当想起这个片段,就有如一捧雪水浇在心里,刺骨冰凉。
黎棠并未察觉,犹自担心着,连谎都顾不上圆:“我听说了,那里是拳馆。”
蒋楼深吸一口室外的空气:“你进去了?”
“没有,我进不去。”
黎棠问,“你是怎么进去的?你在里面……做什么?”
“你希望我在里面做什么?”
“我不希望你进去,那不是你该在的地方。”
蒋楼愣了下,随即又笑了:“那我应该在什么地方?商场,电影院,还是你们常去的咖啡店?”
他在笑黎棠天真,“那些要花钱,上学也要钱,想活着就绕不开吃喝拉撒睡,这些全部都需要花钱,进去就能赚到钱,就能有活路,你让我不要进去……那我应该去哪里,应该在什么地方?”
黎棠的眼神暗下去。
他想起曾经目睹蒋楼手臂上出现大片青紫,还有挂在屋里重逾百斤的沙袋。
原来那并不是摆设,而是他的谋生工具。
不是没有察觉蒋楼言语中的嘲讽,黎棠还是拾起了生日那天没问完的问题:“那你的休学,是不是因为耳朵……”
“是啊。”
像是打定主意要满足他所有的好奇,蒋楼说,“小学二年级还是三年级,和初中生打架,四个打我一个,有个人抡花盆砸我脑袋,去医院的路上,左耳就听不见了。”
当时他已经从收养他的姑姑家搬走,姑姑觊觎蒋楼父亲名下的房子不成正怄气,出过一笔手术费后就声称到她手里的抚养费已经见底,不愿再出后续的治疗费用。后来是福利机构筹款为他继续治疗,然而颅脑损伤造成的神经性耳聋病因难寻,两次手术接连失败,左耳已被定性为重度以上听力损失,主治医师都建议别再折腾,不如植入人工耳蜗,或者佩戴助听器。
彼时助听器在孩子们眼里还是稀罕物,蒋楼戴着去上学,被高年级的男生围观嘲笑,他们还把助听器从他耳朵上扯下来,扔到地上踩。
蒋楼跟他们打了一架,差点又进医院。
这下不仅学校,连资助他的福利机构也认为这小孩脾性恶劣,难以管教,生来就是祸害。
身边的大人一个接一个离开,他先是被带到姑姑家,再辗转到福利院,兜兜转转,最后还是回到只剩他一个人的家里。
这段经历对于蒋楼来说并非难以启齿,但凡有人问起,他便如实讲述。
因此他知道所有可能会出现的反应,惊诧,哀叹,或者怜悯人类对于悲惨的故事,大多会动恻隐之心。即便这故事,蒋楼已经重复讲过无数次,早就麻木无感,甚至像在以旁观者的身份讲述别人的故事。
而作为芸芸众生的一员,黎棠的反应必然与那些人一样。
像他这样不知人间疾苦的富家少爷,多半同情心更泛滥。
这在蒋楼的预期之中,也是他为引狐狸上钩,设下的陷阱。
然而,当他讲完,看到的却是黎棠懵懂不解的神情。
那眼神里似乎还有……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