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69书吧>贞观开荒人全文免费阅读 > 第484章 得不偿失(第3页)

第484章 得不偿失(第3页)

“回陛下,永业田那部分乃苏家购买。

一半种甘蔗,一半种豆子,两三年后轮种,这样几年后便是一片肥沃熟地!

养地的同时,出产甘蔗、豆子。”

苏樱抢先回答。

“你倒是巧宗!”

圣上听了意动。

“长安周边用此法推广,种几年甘蔗、豆子,便能收获一大片熟地。”

“陛下,不可!”

苏樱摇头。

“为何?”

圣上错愕,始作俑者反倒反对。

“陛下,长安城人口众多,冬季寒冷,需要大量木柴烧炭取暖。

若毁林造田,将失去大量山林,冬季取暖成大问题,得不偿失。

且大量砍伐山林,极易造成山体滑坡,易引山洪等一系列灾害。”

苏樱劝阻。

古代北方冬天取暖是个大问题,穷人饿死的多,但冬天冻死的更多。

苏樱不想一个拍脑袋的决定,让穷人冻死在冬天。

就是现代社会里,六七十年的毁林造田,前些年又大搞退耕还林,保护水土。

是遭到大自然反噬后,才明白的。

“哦,听苏卿的意思,毁林竟有如此严重后果!”

圣上第一次听闻这种说法。

“陛下,臣绝无虚言。

树根、草根吸收大量水分,在土壤中盘根错节,形成山地里的筋骨,可吸附泥沙、稳固水土不流失。”

苏樱科普道。

“我们改成种作物,不也有根系吸水,扎根土壤?”

圣上不解有何不同。

“陛下,作物的根茎相较于山林的树木浅薄、且根系织成的网络小得多。

吸收、保持水份、稳固泥土能力远不及山里树木。”

苏樱解释道。

在场众人长了见识,以前只知向大山索取树木烧炭、盖房,却不想树木在风调雨顺中起了关键作用。

“如此,苏卿在中原推广种植甘蔗又为哪般?”

圣上遗憾和不解。

苏樱回道:“陛下,臣此举重在验证北方甘蔗种植法,官府可将此法推广,无需强令百姓种植。

百姓自会在田间地头种植,当零嘴吃,亦可售卖换钱。

积少成多,把不少零角地用上,也能出产不少甘蔗。

四皇子规划在益州等地推广,倒是不错的主意。

那里土地肥沃,收割完甘蔗,下一季甘蔗种植前,还能种其他作物。”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